cartwo网站 卡通车市

范安德:笃信未来是品牌的天下

2018/2/28 14:34:08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专访时评

 

【编者按】一场持续十年,与政府高官、行业领导、学界领袖、技术先锋、海归精英及车企掌门的智慧畅谈——李庆文新作《我与中国汽车十年对话》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范安德:笃信未来是品牌的天下

 

本期对话嘉宾: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原总裁范安德(Winfried Vahland


我和范安德(Dr. Winfried Vahland)先生会面的那天,北京天气晴朗,阳光灿烂。这样的好天气让我们双方心情愉快,谈兴甚浓。

  去年,大众集团在中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总销量首次突破 100 万辆。范安德上任后主导实施的“奥林匹克计划”也圆满结束。面对新形势,大众集团在中国有哪些新打算?大众如何看待国际金融危机对汽车工业的影响和机遇?这些都是我想了解的。

  虽是初次见面,但一番交谈使我感觉和范安德先生有很多观点不谋而合。范安德所代表的新一代大众高级管理者的国际视野、开放融合的观念,给我印象颇深。他认为,经过危机的洗礼,德国汽车会站到世界汽车工业的最高峰,对我触动很大。此外,我也感到,他对品牌情有独钟。他关于品牌的一些论述,我非常赞赏。对这个话题的讨论使我们意犹未尽,相约下半年就品牌管理问题再做进一步探讨。

 

题记

大众对中国汽车工业有信心

 

李庆文:很高兴能与你一起探讨汽车业的未来。去年,当听到雷曼兄弟破产的消息时,我就预感到,华尔街的失败可能引发全世界经济衰退,全球汽车业也会受到巨大影响。作为一个汽车行业的观察者,我在思考,经济危机过后,未来的汽车行业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对于德国这样一个汽车强国,我特别想知道它会如何应对?

  范安德:我认为,这次全球性经济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是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实际上,这场经济危机是由多年来不健康的社会观念导致的。德国人的传统观念是,你必须要辛苦、努力、认真地工作,多年后才会有所成就。在过去五六年里,这个传统观念被颠覆了。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到 30 岁就已经成为亿万富翁了。我觉得这次经济危机对我们的下一代来说,不失为一个好的教材,可以使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李庆文: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这场世界性经济危机不仅是源自经济方面的问题,而且也是基本价值观出现问题导致的。最基本的道理往往最难实践。

  范安德:不可否认,经济危机对汽车行业影响很大。去年,全球轿车市场销量同比下降了 16%。但我相信,从长远来看,汽车工业尤其是中国汽车工业一定会走出低谷。中国目前千人汽车保有量还比较低,未来对汽车的需求还相当大。

目前,中国政府出台了振兴汽车工业的政策,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利好消息。

   大众集团去年的销量是增长的,在中国市场,我们的增幅比整个市场要高一些。大众非常看好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国的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不会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今年,大众预计在中国的投入至少 10 亿美元。

   大众公司会以这次危机为契机,在技术等方面变得更强大。在全世界范围内,大众是基础最好的汽车制造商之一。虽然现在大家面临的困难都比较大,但我对大众有信心,对中国汽车工业有信心。

  李庆文:听了你的分析和介绍,我非常赞同,也非常高兴。你站在全世界汽车发展的角度看中国汽车,又能够从中国政府致力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继续健康发展的宏观形势进行分析。大众汽车从中看到了在中国发展的希望,并且凭借良好的基础和自身的实力树立了信心。

 

德国汽车会站到世界汽车工业的最高峰

  李庆文: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是倡导大家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对于汽车企业来说,长久的积累才能获得技术等方面的优势。

范安德:我非常同意你的说法。今年是中国的牛年,也是大众的深耕之年。我们会在培训、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同时和科研院所、大学合作,对学徒工和实习生进行培训。我们不但要培训技术人才,还要培训营销、市场、品牌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你的文章提到,德国汽车企业坚持技术领先,与企业管理者多为工程师出身有关。大众董事局主席文德恩就是一边做管理,一边坚持学习。现在他仍然是汽车行业顶尖的技术人才。大众每推出一款车之前,都需要最高层领导试车。他对车的质量非常苛求,甚至连车的缝隙都不放过,如果发现问题,这款车就休想上市。

李庆文:德国人把制造世界一流的汽车当成一种精神追求。

范安德:对德国制造来说,不做最好的东西就没有出路。欧元区的成本非常高,如果我们不能在技术方面取胜,我们就无法立足。也许经过这次危机洗礼,德国汽车会站在世界汽车工业的最高峰。

  李庆文:你这句话让我很震撼。德国汽车工业要想在危机过后成为世界汽车的领先者,打算在技术、战略、组织结构以及与消费者沟通方面怎么去做呢?

范安德:从历史上看,一个企业不可能靠一个方面取得成功。我认为,未来一个企业的成功还要靠建立品牌,而且这个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必须是一个非常清晰的形象。在这个方面,我想自我表扬一下:我们几大品牌,每一个都不交叉,都有不同的消费群体。在国际化方面,针对不同的市场,我们的产品会有一些改动,但是大众品牌最核心的地方是不变的。但有一些公司,他们的产品到不同的国家就完全变了。

一个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要均衡发展。美国“三大”都是非常有实力的企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迷失了方向,导致优势不再。美国的汽车企业太依赖其国内市场了,在全世界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

 

选择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应多元化

    李庆文:未来汽车技术的核心环节仍然围绕着汽车的动力系统展开,一方面,努力提高传统内燃机的燃油经济性,使消费者的使用成本降低。另一方面,就是发展新能源汽车。我认为,这是讨论未来汽车业发展时必须涉及的一个话题。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就很难看清世界汽车业的未来。

大众在传统汽车动力系统及匹配方面是世界一流的,并且不断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那么,大众汽车怎样看待传统汽车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关系?大众汽车在新能源技术方面有什么主张?

 

范安德:电动汽车诞生了差不多 100 年了,但是,其商业化的路径是怎样的,我们至今不是特别清楚。我个人不赞成确定某一种技术路线为未来汽车的发展之路,这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做法。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也有混合动力汽车,但是销量非常少,对整个社会节能减排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我想,在更大程度上,这是企业品牌推广的一种手段。其实,每个国家的政策、税收、消费者的喜好以及燃料的来源都不尽相同,作为全球性的公司,大众需要准备多种技术方案,分别应对不同的市场。

    去年下半年,北美市场开始对清洁柴油汽车开放,现在欧洲几大汽车公司都在向北美推销这类车型。清洁柴油汽车的技术成本已经很低,油耗也大幅降低,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效果很好。

除了清洁柴油车,大众公司还研制了可以完全再生的第二代“阳光燃料”,这些燃料是从废物中提取的。我们也在研究使用天然气的汽车。与汽油车相比,天然气车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了 30%。同时,大众公司还拥有混合动力和电动车技术,但是由于成本原因,目前还没有实现商业化。

  李庆文:我归纳一下您的观点,有两点:第一,汽车的新能源技术正在探索中,我们不能说某一种技术就是主导;第二,未来燃料的选择是多样化的,应根据世界各个地区不同的资源优势、资源条件选择不同的燃料。

 

品牌是构建未来世界汽车产业格局的核心

  李庆文:金融危机后,我非常关心未来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几年前,人们在谈到世界汽车产业格局时常提及“6+3 俱乐部”这个概念。到目前为止,世界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成功的案例特别少,而失败的案例却特别多。

   这使我们思考,未来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是什么样的?产业的变动要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实现?

范安德:未来汽车的产业格局很难预测,到目前为止,很多人的预测都被证明是错误的。

 

谈到兼并重组,我想强调的一个词就是“文化”,它对于成功非常关键。对大众公司来讲,我们一般不会轻易去主导一个品牌。比如大众兼并了某品牌后,我们会继续聘用之前的品牌管理人员。但是,我们会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给予他们大力支持。世界上一些兼并重组最终以失败告终,品牌管理的失误可能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兼并过程中,不应该轻易改变品牌的基因特质。如果购买者能够让品牌独立发展,将其文化很好地保留下来,这种兼并往往会取得成功。

  对于未来的汽车业,我觉得不是“6+3”还是“6+10”的问题,将来的汽车业应该是用品牌说话。也许企业间会重组,但是好的品牌应该是永恒的。大众集团现在的规模已经足够,目前我们没有再兼并其他品牌的打算。对于企业或品牌的发展,要稳步向前,而不应该总是想着大步跨越。我认为,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会一直持续下去,起码在未来 20 年还会频繁发生。当前,一些非常优秀的品牌,由于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了解到中国有不少企业要购买这些品牌。需要注意的是,有很多在购买时看不到的问题,在经营运作时就会凸显出来。品牌管理能否成功,是一件很费心思的事情。

  李庆文:中国现在也有企业遇到类似的麻烦,比如上汽控股的双龙就出现了资金等问题。你觉得它的问题出在哪儿?

  范安德:还是刚才我讲的几点。比如让品牌具有独立性、在技术和资金领域的投入、技术储备和品牌打造等方面。大众目前在全球 200 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业务,这200个国家的文化我们都必须要了解。我想购买品牌本身并不难,关键是能不能把这个品牌做好。

李庆文: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我觉得有三点以后还可以继续探讨。第一点,你对价值观很重视。你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站在价值观的角度;价值观是一个哲学问题,而哲学正是德国人擅长的领域。第二点,你对品牌特别看重。在谈论很多问题时,你首先会想到品牌问题,尤其是在探讨世界汽车产业格局的时候,你认为世界汽车产业格局不是看企业的数量,品牌才是核心。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新颖。第三点,你把文化看作灵魂。对于跨国公司的发展,你认为文化上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今天我们的讨论,能对中国汽车行业的管理者有一些启发,也希望有机会和你再次探讨品牌管理的话题。

 

相关资讯

  • J.D. Power 与 AutoLab辅助驾驶评价体系签约仪式成功举办

    近日,J.D. Power|君迪携手专注汽车智能化报道与智能化测试的专业媒体AutoLab,共同发起辅助驾驶评价体系。双方将充分整合各自在数据研究、行业洞察及技术测评等领域的核心优势,以客观严谨的研究方法、覆盖多元场景的测试标准,构建一套科学、透明、贴近用户真实需求的辅助驾…

    2025/4/25 23:31:23
  • J.D. Power:工信部出手,“智驾”迎来双重校准

    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释放出监管 “加码” 的明确信号。会议强调,车企应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

    2025/4/21 23:15:57
  • J.D. Power: “智能化” 支撑起中国汽车的 “新豪华”

    在J.D. Power看来,那些真正能够穿越周期的豪华品牌,必定是在新时代中找到新锚点的企业。这条路径,不靠堆料,不靠冲高,而靠对“用户需求”的精准理解与真正兑现。豪华感的“初速度”,源于产品设计在“新豪华”的价值结构中,设计始终是用户体验的起点。消费者对豪华的第一…

    2025/4/18 16:05:41
  • J.D. Power:豪华新能源应该怎样弥合“价值”与“价格”落差

    随着2025年上海车展临近,一场围绕“豪华”的品牌竞速赛愈演愈烈。在新能源加速渗透的当下,消费者对“豪华”的认知,已经悄然生变。尽管新能源车在智能、体验等方面快速进化,但在高端新能源市场,“价格”与“价值”的落差仍未完全弥合:用户愿意为豪华买单,却仍在观望“豪…

    2025/4/18 1:05:31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请注意:如您评论言语不当,本网站有权予以删除!
验证码: 看不清楚?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意见反馈| 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平台介绍

    Copyright © 2017《汽车与社会》杂志社 auto-societ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182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