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政策层已明确释放出一种态度:技术可以进步,但安全必须优先,同时在进行技术营销宣传时,不能包装为超出实际能力的“全自动”幻想。这场“监管急刹车”,既是对近期事故频发的直接回应,更是对整个行业提出的集体拷问:
在狂奔的“智驾赛道”上,我们是否为用户系好了“安全带”?
根据J.D. Power 2024中国汽车智能化体验研究(TXI)显示,缺乏信心和不知道如何使用是阻碍消费者使用ADAS相关功能的主要因素,而ADAS在功能设计中的易用性和功能实现的稳定性问题极大削弱了消费者使用其的信心。尽管在“智驾狂奔”的今天,诸多功能(例如拥堵辅助驾驶和自动泊车)渗透率有所提升,但整体ADAS相关功能的较低再购意愿表明其在消费者心中仍有诸多疑虑需要打消。

更大的问题在于:大多数消费者在实际了解ADAS功能时,并不完全清楚它到底该怎么用。J.D. Power 2024中国汽车智能化体验研究(TXI) 指出,用户对该类先进配置最普遍的困惑在于“不易理解/难以使用”和“不稳定/不准确”。
如今,用户学习ADAS相关功能的路径已经发生根本变化。他们不再仅依赖4S店交车演示,而是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车辆App、自媒体KOL等多元渠道获取知识。然而,这些内容缺乏统一标准,极易造成误导,甚至诱发不当操作。智能化功能的教育,不再是“有没有教”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形成一套行业级别的、统一的教育语言”的问题。

监管的重锤与用户的迟疑,正在共同促使智能化功能完成一次价值体系的重构。技术创新不应止步于算法和算力,更要迈向体验和信任的深水区。 技术要向前走,但不能没有方向。只有让用户真正理解并掌握智能化相关功能,先进技术才能成为行业走得更稳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