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wo网站 卡通车市

波士顿咨询:十年后,汽车行业盈利来源将发生巨变

2019/9/27 11:32:56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专访时评

   电动车、自动驾驶汽车及共享出行的崛起将极大改变汽车行业的盈利来源。在未来10-15年内,随着供应商、出行公司、科技巨头、城市及更大的出行生态系统谋求取代OEM的话语权,市场结构将会发生变革。


出行的未来:新盈利来源崛起

   新兴利润源,包括电池驱动的电动车(BEVs),电动车及自动驾驶汽车零部件、数据及互联服务以及按需出行产品将在2035年贡献行业利润的40%,而在2017年这一比例仅为1%。新兴利润源崛起的同时,新车销售将放缓。对背后因素的分析可为理解市场走势提供一些洞察:

   新车销售:到2035年时,每年新车销量可能增加1700万辆,但新车市场将会受到各类正面、负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自2025年后,新车销量将保持相对平稳。中国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持续增长(尽管增速将会放缓)将促进销量;与此同时,车辆售价的提高将提升销售收入。出行行业身处剧变之中,其利润源也将发生极大变化。

   零部件供应:随着电动车渗透率的提升,价值创造将由OEM向供应商转移。到2030年时,OEM的价值份额(即,在每辆车所需零部件的制造成本中所占的份额)预计将下降到10%-20%之间,显著低于现今内燃机汽车的27%。我们预测新的自动驾驶汽车及电动车零部件将会占据自动驾驶电动车零部件整体价值的50%,而这些新型零部件主要由供应商生产。

   后市场:电动车的普及将对OEM利润丰厚的售后业务带来冲击,因为其每年的保养比内燃机汽车少近60%。但影响的过程将十分缓慢,因为电动车的保有量到2035年时也仅占总量的10%。

   数据及互联:电动车及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将促使互联服务相关的收入大幅增长。我们预测,到2035年该收入将从2017年的40亿美元飙升至1570亿美元。互联业务的收入来源将包括车内广告及推荐、数字化服务、功能解锁和订阅以及B2B数据代理。

   共享出行: 自动驾驶出租车将显著降低按需出行的成本,不仅相较于传统出租车,也相较于现今更为经济的网约车及共享出行服务。实际上,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有需要,许多人将会叫一辆自动驾驶汽车而不会使用私人车辆。按需使用自动驾驶汽车的低成本和高便利将会促使其快速渗透,尤其在城市地区。

投资挑战带来双重打击

   为释放出行技术的潜在价值,到2030年时,行业玩家们需要在新的增长领域投资超过9000亿美元,到2035年时投资超过24000亿美元。关键的投资领域包括:自动驾驶技术、电池生产设施、充电基础设施及自动驾驶出租车队。OEM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方面需要在新的增长领域进行相应的投资,同时核心业务利润却不断缩减。我们的分析发现,到2025年时,OEM的销售回报率可能从如今接近7%的水平跌去约1%。导致缩水的原因包括电动及混动汽车的低利润以及排放合规的成本。同一时期,随着OEM在未来增长领域进行投资,资本支出收入比将爬升约1%。

市场结构转变

   由于这些变化,在未来15年中,OEM的市场地位将会在多个阵线遭受挑战。供应商,尤其是自动驾驶汽车和电动车零部件的生产商,将会获得更大话语权;网约车公司及科技巨头将努力掌控用户界面及数据流;包括此前从事数字业务的公司在内,广大初创公司将会加入提供汽车相关服务的竞争中;各城市可能逐渐在本地服务中扮演“看门人”的角色。

   赢家可能是那些在未来增长领域中占据优势身位的参与者:自动驾驶技术供应商(包括电子和软件供应商)、电池制造商、按需出行平台供应商及运营商。潜在的输家可能包括目前仍聚焦于内燃机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商、目前在新商业模式或自动驾驶汽车和电动车技术上无优势的OEM以及无法拓展服务范围的经销商和维修店。

   在供应商中,新进入者的类型十分多样,既包括大公司也包括初创公司。这些公司将提供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包括自动驾驶软件、传感器、发动机控制单元、电池和导航系统。例如,包括比亚迪、LG化学、松下和三星在内的四家公司已经扩大了他们在出行行业的话语权,它们都是动力电池的核心供应商,而动力电池是自动驾驶电动车中最昂贵的零部件。

   在出行市场中,包括Uber、滴滴出行和Lyft在内的大网约车公司已经占有很强的先发优势。它们坐拥庞大的司机网络和高效的路径算法,可以用最快的方式接送客户。同时,它们也深谙特定市场中的竞争之道。因此,每家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并成功建立了品牌。但鉴于自动驾驶出租车将会普及,这些行业领跑者的长期前景尚未可知。未来,拥有最大自动驾驶出租车队的平台将提供最迅捷的接送。网约车公司也需要培养管理本地车队而非司机的能力,并与城市建立强有力的合作关系。

   出行将需要一个新的支持生态,包括新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管理控制中心、集中上下车点和专用车道)、特制车辆及相关的金融和保险、本地运营(如清洗、保养、充电、停车和道路援助)以及一个提供用户界面、路径和任务分配和支付处理的技术平台。本地运营将占据最大成本,从而使其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因素。

   谷歌和腾讯这样的科技巨头正在建立整合服务平台。例如,谷歌地图集成了Uber和Lyft的叫车服务,微信里也有和滴滴直接互联的叫车功能。科技巨头们同时也投资了一家或多家领先的网络车公司。由于这些巨头掌控着用户界面,同时财力雄厚,市场里其他玩家必须继续寻找机会与它们合作。

现在如何准备?

   考虑到适应新市场环境所需要的巨额投资和长周期,行业玩家们必须立即着手制定策略,为利润源的转移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每类玩家都有机会在若干增长领域中角逐:供应商应决定如何进入自动驾驶软硬件、电动车电池及零部件市场。汽车制造商需要有序管理自身向新增长领域的过渡。出行公司需要建立庞大的客户群和强有力的品牌,并与城市及国家监管机构建立关系。城市有机会主动出击,塑造城市出行的未来。在市场变化面前,汽车行业现有玩家必须摆脱虚假的安全感。不能否认的是,行业收入将会继续增长,新兴利润源在初始阶段增长将十分缓慢。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盈利来源将会在10到15年内发生巨变。公司领导层不能将为新市场环境做准备的重任丢给下一代管理者。

转自:第一电动网



相关资讯

  • J.D. Power:2025中国新能源汽车可靠性研究(NEV-VDS)Pilot调研结果发布

    6月19日,J.D. Power|君迪发布2025中国新能源汽车可靠性研究(NEV-VDS)Pilot调研结果,研究显示,新能源汽车长期可靠性行业总体问题抱怨数为244个PP100,明显高于新能源新车抱怨数以及燃油车长期可靠性质量抱怨数,信息娱乐系统、座椅、车身外观是抱怨最高的三个问题类别。此…

    2025/6/20 12:35:39
  • J.D. Power:新能源车质量抱怨增加,增速放缓

    6月5日,J.D. Power|君迪正式发布2025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质量研究(NEV-IQS),是J.D. Power连续第七年在中国发布这一研究,该研究基于J.D. Power行业通用的新车质量研究IQS体系,并针对新能源车特有问题进行补充,该研究统计和衡量了新能源汽车新车车主在2至6个月的拥车期内遇…

    2025/6/6 0:02:57
  • J.D. Power:插混车型接受度持续走高,与纯电车型感知差距缩小

    5月29日,J.D. Power|君迪发布2025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魅力指数研究(NEV-APEAL),是J.D. Power第五年在中国发布这一研究,该研究衡量了新能源汽车车主在购车2至6个月内拥有和驾驶车辆的各方面体验,运用J.D. Power独有的消费者满意度指数模型,围绕拥车、驾车、补能等各方面来…

    2025/5/30 0:53:43
  • J.D. Power发布:2024年中国车市95后群体洞察报告

    5月20日,J.D. Power|君迪发布2024年中国车市95后群体洞察报告,研究显示,95后已成为新能源车市场中占比26%的关键购车群体。相较于燃油车市场,这代年轻人对新能源领域的消费支点效应更为突出。他们的消费行为理性且高效,有极强的成本意识,更在意产品是否真正契合自身的生活…

    2025/5/21 0:34:02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请注意:如您评论言语不当,本网站有权予以删除!
验证码: 看不清楚?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意见反馈| 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平台介绍

    Copyright © 2017《汽车与社会》杂志社 auto-societ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182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