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8年入行,见证了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的萌芽、爆发、迷茫、转型、和互联网的冲击……
采访过程中张总不疾不徐把一路的故事娓娓道来,这背后是整个华东汽配圈30年的风起云涌。
故事很长,长到要从1923年的上海滩威海卫路(后改名威海路)说起。
那年中国第一家汽配经销商,“利华汽车五金行”在这里开业,谁成想这条不到1.8公里的街道,竟然成了中国汽车后市场配件流通的发祥地,成为了上海和全国汽车工业,及其零部件工业的源头。
“地球牌”点火线圈就诞生在这条街上。就连上海汽车厂的前身,利威汽车公司也开在这条街附近。

当然,前面的一切都是威海路的故事,主人翁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1、一起一落
历史到了198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第十个年头,一个手捧国企 “铁饭碗”的年轻人,几经考量后选择下海做起了汽车配件生意,他的第一家门面就开在威海路上。
这是张汉林先生的第一次转型。
那时汽车配件还属于生产资料,完全的卖方市场,也是中国汽车后市场的暴利时代:只要找到货源,转手就是可观的利润。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车型:北京130和上海760是那个时代最常见保有量最高的车型。
张汉林先生的汽配生意就是从这两款车开始做起。最初是夫妻店,你卖货我管钱,夫妻二人齐心协力抓住时机,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随着德国大众与上海汽车拖拉机联营公司(上汽集团的前身)合资成立了上海大众,上海760和北京130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2、二起二落
90年代初上海大众把零部件销售中心也开到了威海路上。凭借敏锐的商业敏感度。
1992年张总做了一个决定;调转方向做金杯车和商用车的配件,这是张总的第二次转型。
就在这一年,上海双林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成立。
把时钟快进16年,到2008年张汉林先生在上海已经拥有7、8家门店,同时在南京和杭州也各开了1家门店,当年的营业额更是达到了1.4个亿。
1.4亿这个数字,现在看或许并不多大,但是那可是2008年,那年上海的房屋均价不到1.2万/平米,那年上海内环内还有很多2字头均价的楼盘……

3、激流勇退,无限后悔,第三次起落
在上海双林的巅峰时刻,张汉林先生决定移民,并把上海双林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
访谈中提及10几年前的这个决定,张汉林先生流露出些许悔意......
在中国汽后市场开始爆发的前夜,作为公司的创始人离开市场一线,对上海双林的发展无疑是弊大于利。
直接导致中国后市场的体量在逐年增加,上海双林的营业额却在逐年萎缩。这是张汉林先生人生的第三次转型。

4、一辈子不着一次互联网的魔道,都不算完整
国内汽后市场2010年后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创业创新潮,汽后市场开始尝试拥抱互联网。
今天数得上名号的互联网+后市场企业基本都成立在2011年前后。
作为一名老兵,作为一名创业者,2013年张汉林先生和夫人商量后又回到国内,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于是,张汉林先生开始了他的第四次转型:拥抱互联网,再次创业。
那一年张汉林先生牵头投资创立了BtC模式的车大宝,面向C端,主推车辆养护。
在互联网的风口,项目一度受到资本的青睐。却由于股东们的意见不一,错过了引入资本的最佳时机。
复盘这次创业,张汉林先生直言:“动机不纯,纯粹为了融资”。
看看老汽配也犯这种错误,好多人都会释然了~~~

互联网创新企业就像龙卷风,半年时间就足以从巅峰跌落谷底。
车大宝也和当年众多to B to C toVC的创业项目一样陨落。
2014年,张汉林先生又牵头成立BtB的汽配电商平台云汽配。这次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想把项目做好做起来。
开局颇好,2014年底就被一家投资基金锁定,并于2015年3月签署了天使投资合同。
2015年上半年,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美好,后市场充满了模式、创业,各路资本到处找项目要投。
可短短几个月到了下半年资本市场急转直下,整个后市场的投资开始急速冰冻,很多创业者猝不及防。
云汽配的天使投资也折戟在最后一轮竞调上……
谈及这里,张汉林先生说:那是掉进冰窟的感觉。
当时云汽配已有100多号人,后台开发和项目地推也烧掉了自有的1000多万现金。
虽然后来仍有小额资本有意投资云汽配,张汉林先生已心灰意冷,决心退出配件交易。
云汽配做到2016年底也彻底放弃了。

5、回归初心
转机转机,有转才有机。
虽然经历了连续的互联网创业失利,张汉林先生依然在思考行业的发展方向。
2010年左右张汉林先生已经意识到国内打独斗的配件经销商模式已经到头了,接下来要往哪里走怎么走呢?
移民,虽然让他错过了国内那一波行情,但走出国门后的那几年张汉林先生深入调研了美国的汽配行业,并认定汽配联盟会是国内配件经销商的发展方向,同时汽配联盟在国内大有可为。
在运营云汽配的同时,张汉林先生也在和美国汽车后市场零部件联盟公司(Alliance)沟通接触,要把美国的联盟模式引入中国。
几经洽谈6家当时国内顶级的汽配经销商在2015年成立了凯配贸易(上海)有限公司(CAAPA)。
也是美国Alliance进入中国市场的尝试。但由于美方一方面对国内的市场不够了解。
一方面又掌握了公司的决策权,导致凯配的本土化不足,在国内的业务开展并不顺利。

张汉林先生想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建立深根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的汽配联盟。
于是有了2017年底开始筹备2018年初正式成立的中国汽车配件经销商大联盟(CIAAA)。
力争把真正意义的中国汽车配件经销商大联盟做起来,分享,协作,链接,融合。
这已是张汉林先生的第五次转型,但更充满期待。

30年风云变化,几经起落,几经转折,张汉林先生是中国汽车后市场的见证者,也一直是这个行业的创业者 。
年近古稀对行业依然热情不变,锐意创新。
开年之际江湖传言2019年行业维艰,看看老法师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吧。
悟道时刻
老司机,同样会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