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市场乱在哪里?什么样子算不乱?
在这里引入一个“熵”的概念:简单的说熵是衡量我们这个世界中事物混乱程度的一个指标,热力学第二定律中认为孤立系统总是存在从高有序度转变成低有序度的趋势,这就是熵增的原理。
熵是形容这个世界中事物混乱程度,再通俗点,乱就是熵增,通常一个刚收拾好的房间熵值很低,随着在屋内的活动,可能随处可见到处乱放的玩具、零食,摊开的被子、翻动的衣柜、堆满垃圾的垃圾桶,这就是这个房间熵增了。显然,后市场就是哪个已经很多人开过疯狂派对的屋子。这些年,各路神仙、小鬼、妖怪纷纷入场,有的折腾完还在、有的被折腾、有的还没折腾就走了,反正最后的副作用就是后市场这间“房子”乱了,具体乱在哪里?
1:数量庞杂的汽配生产厂(含假货工厂)2:臃肿低周转率的库存
3:上下游的层层信息不对称(或者叫欺骗)
4:车主无处安放的信任选择
5:互联网野蛮人的贴补打法
6:各方都不敢下船的三角债
毫无疑问,后市场是个诱人的大屋子,很多人都想进,哪怕乱成这样。中间必然经过各种神仙打架,至于什么时候不乱,或者说有没有可能“熵减”?我的回答:是!基于全产业链的细分领域集体碎片化和无序的特征,一定是某些环节的集中化,会让熵减,现在,后市场的熵值已经到达顶点,无论被动还是主动,熵值开始减少,一个关键特征是:修理厂、汽配商数据在加速减少,行业梯度开始出现。
二、后市场到底有多大?传说的万亿市场到底是不是真的?
从产业角度来看,汽车后市场无疑是个为数不多的大产业,这也是数百亿投资入局,到目前依然没有多少企业冲出来的原因,后市场太散!集中化需要的资金和时间成本,比原来想象的要多的多,但从各路巨头纷纷持续加码布局的动作,你会相信这些巨头会傻到花几十亿赌一个几十亿的产业?从大产业资本角度,至少要有50倍的市盈率,且足够大才会持续加码,以目前头部企业的融资情况,比如阿里和腾讯,至少每家愿意付出百亿级别的投入,那么按市盈率反推总体量,这个市场也至少是个万亿规模的市场,这是一个角度的算法,另外一个从市场存量和增量车保有量的算法,大家经常看到,我就不多说了,今天重点是从大产业视角,从这个视角有个问题,不会太关注微观,所以请不要开杠,这么大的产业为什么我家的那个20平的维修店为什么生意不好干,不是说这个围观问题不重要,而是不一个维度。
三、为什么要修配融合?
从产业链整合的角度去看,后市场有个悖论:购买决策权在小b,也就是“修”手中,但整合效率超级难,可集中的固定资产最大比重是汽配供应链,“配”整合相对容易,但又离C端过远,对车主交付的产品是 “实物+服务”的双重因素叠加而来,因此很难像实物电商一样,通过物流将配件和C端直接穿透,所以,才有产业链的集中化,需要修和配的同时进行。而修和配过去是一个买卖的零和游戏,在零和游戏下让这两个冤家突然携手秀恩爱,其难度可想而知,一个手里抓着用户,但极度零散,一个手里抓着供应链,但订单在别人手中,谁都不愿意先被对方“融合”,而后市场又没有“原地拆迁、异地重建”的基础环境在,融合难就难在,但凡双方一方有活路都不会主动被融合,除非证明给对方带来的价值足够大,这个路径把过去5年的大多数“外来者”互联网企业给耗死了,无数企业想通过截流C端流量反向控制小b的方式,但最终因为线上的婉转缠绵,不及小b的一次线下见面,所以,修配融合的命题就成了两个路径:
1:要么小b直接听你的,从商业模式端就是自带修配融合 比如:途虎2:要么供应链平台S足够强,可以联合现有的小b 比如:新康众的认证模式
这样造成了两端的商业壁垒打造完全不同:
第一种,成了连锁酒店的拓展模式,重金砸C端线上流量,找小b投资人建店承接。这个模式的问题是C端的流量成本高到乍舌,线上流量速度决定了开店速度。因为自带修配融合,所以初期单店数据是OK,但开店数量天花板可见;第二种,需要重金供应链及配套服务,直到穿透到可以让现有存量小b愿意合作。这个模式下,基础设施不够强,根本穿不透小b信任,而一旦穿透,其终端拓展速度会呈现指数级增长,这也是美国NAPA走过的修配融合的路,我们发现上面两条路,像是一个事情的正反面,都似乎没有追到本质,如果继续往下追,他们最终共同的目的是:

这是修配融合的第一性,所以,接下来,市场大概率会出现一场C端品牌战。
四、修配融合到底是修主导还是配主导?
基于以上分析,这个问题应该转化为,在打造C端品牌的效率上,哪类公司的商业效率更高?这个答案很明显,是配主导效率更高,无论是新康众还是途虎代表的不同类别企业,都会在供应链端发力,构建商业壁垒。
五、有这功夫为什么不去折腾医疗?哪个更刚需高频?
对!这类“别人家的孩子”的行业,还有大医疗、大健康、养老、大文娱、大教育。当然,这些“很挣钱”的行业里,依然有更多的人赚不到钱,其微观不赚钱的企业比重,一点都不比后市场小,产业方向的好,和微观生意的赚钱,之间是没有等号的,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资产去转行,我劝大家还是在行业里搞积极创新成功几率也许更高些,如果自己实在想不出什么出路?找个靠谱的大树抱一下未尝不是一条好路。(张杰偷偷的说一句,如果你找到了好的大树,请在后台偷偷告诉我,让我也去抱一抱,不要告诉别人!不要告诉别人!不要告诉别人!)
六、会不会被集体套路了?把焦虑卖给了所有车后人?
《人类简史》里说过,人类最大的不同,是具备了讲故事的能力,比如,动物只会相互说一起去抓一头牛填饱肚子,而人会结伴去大森林里找仙女。对的,讲故事就是“套路”,人类给了自己很多“套路”,不但套路别人,还套路自己,不信?是什么力量让女人相信胸部可以按摩变大,而脸可以按摩变小呢?又是什么力量让你这样的散户相信,十几年前2700 点,十几年后还2700点的股市能挣钱?如果不是靠一份希望撑着,多少人会离开后市场而去?赚钱之外,还是有一些对曾经养活自己一家老小行业的感念和不舍,不是吗?关于焦虑,我最大的体会是:
1:2014年,拜访大部分修理厂老板,只是听着互联网O2O热闹,但从不出手,那会儿真的不焦虑
2:2019年,大部分企业没钱养地推,反而很多老板开始主动找平台合作了
为什么?真不赚钱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不必为行业进行无谓的操心,其实,不焦虑很简单:不赚钱了,自然想改变。如果还能撑,那就继续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