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wo网站 卡通车市

九城注资6亿美元 量产或可期 贾跃亭耗资数百亿 法拉第未来在哪

2019/4/30 10:45:55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张志勇

  贾跃亭与他的FF再次传来确定融资的消息。

  3月25日,法拉第未来(Faraday & Future Inc.,下称“FF”)与第九城市(Nasdaq: NCTY,下称“九城”)联合宣布,将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在华研发、生产和销售豪华智能互联网电动汽车。

  合资公司将在中国生产、销售及运营FF旗下的互联网智能豪华电动车全新品牌车型V9—— 一款按照FF 91的技术平台和全新互联网空间设计理念打造的针对豪华电动车消费市场的全新车型。

  FF与九城各占合资公司50%股份,九城将基于合同分期向合资公司注资6亿美元;FF方面表示表示,FF 91全面进入量产前的最后准备工作,此次合作将有利进一步推动FF 91尽快启动生产,并加速研发下一款豪华车型FF 81。

  2018年11月,FF创始人兼全球CEO贾跃亭在FF的一场战略会上表示,“新的投资人只需要再提供5亿~6亿美元左右的资金,就可以顺利实现FF 91的量产。”

  如此看来,如若FF对FF91所处阶段的声明所言非虚,贾跃亭个人对FF91量产所需资金的预判准确,他这持续了数年,累计耗资超过数百亿的造车梦,终于要在法拉第未来上实现了吗?

从乐视汽车到FF,耗资数百亿只造出了一个梦?

  回顾贾跃亭的造车历程,从2014年底公布乐视“SEE计划”,到转手乐视,远走美国all in FF,从此前万人追捧的“汽车生态缔造者”和“变革者”,到至今留在美国不肯回国、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老赖”,再到与恒大健康的合作风波,以及到现在与九城的合资,可以说是大起大落,几经波折。

  那么,贾跃亭的“造车梦”,到底花了多少钱呢?也是莫衷一是。

  此前曾有媒体统计,乐视前前后后花在汽车产业上的投资超过150亿元。贾跃亭本人也曾在一封内部信中表示:“乐视汽车前期投入巨大,陆续花掉100多亿的自有资金”。

  2017年11月,贾跃亭在接受《棱镜》采访时表示,“我投资在FF上的钱将近10亿美元,投资LeSEE两亿多美元,投资Lucid两亿多美元,投资易到出行6亿多美元,这就有20亿美元投入到乐视的整个汽车生态中。”

  然而这20亿美元没能实现贾跃亭的造车梦。

  2016年10月的乐视北美发布会上,穿着黑T牛仔的贾跃亭是跑着走上T台的,向在场的媒体表示乐视超级汽车LeSEE在运输过程中遭遇了车祸,紧急空运的那台又遭遇了航班晚点,不能抵达现场。

  易到更是凄惨,由于被乐视挪用13亿资金用于乐视汽车生态,资金链断裂,直接面临生死考验。2017年6月,韬蕴资本以“易到整体负债不超过23亿元”为附加条件接手易到。今年2月,韬蕴资本创始合伙人兼CEO温晓东表示,接手后发现易到实际欠款超50亿。直到现在,韬蕴对贾跃亭及乐视的50亿元债务“全面追偿”也没有得到结果。

  关于Lucid,据国外媒体The Verge报道,由于FF与Lucid Motors是竞争对手。贾跃亭不愿意出售其手中Lucid的股份, “(贾跃亭)过往对于Lucid一直采取破坏性的策略,他不希望他们成功”。

  对于承载自己造车梦的最后希望的FF,贾跃亭表示“FF之前的钱都是我自己投的,投得我都没钱了”。“我家里现在连100万元都没有,而且我把所有的房产都抵押(贷款)了”。

  除却贾跃亭前期投资的10亿美元。2017年12月,在内部全员大会上,贾跃亭正式宣布经过与投资人近一个月的谈判,FF成功完成了超10亿美元A轮股权融资。

  2018年6月,恒大健康宣布20亿美元投资FF,其中首笔8亿美元投资款在2018年5月支付。不过后续恒大与FF决裂,未在支付剩余款项。恒大首批支付款中有大约6亿美元用于FF生产建设,另外2亿多美元被恒大用于国内项目。

  大笔烧钱的背后,FF91量产进度不容乐观。2018年8月,法拉第未来第一轮“预量产车”下线。所谓“预量产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而关于FF91的量产车下线时间,也从2018年12月份,推迟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现在第一季度也即将结束了。

  FF到底花了多少钱呢?据2018年11月FF战略会上的信息表明,FF已累计投入近20亿美元。

  但公开数据显示,从早期乐视超级汽车生态版图的20亿美元(其中FF近10亿美元),到后来FF通过A轮融资10亿美元和从恒大健康融得的6亿美元,FF投入资金约计26亿美元。加上以及现在九城的6亿美元,FF走上了约合数百亿人民币的造车之路。这仅仅只是一个梦吗?距离实现还差多远呢?

资本的玩物还是呕心之作,FF的未来在哪里?

  其实市场上无论是对贾跃亭个人还是法拉第未来,不看好的声音居多。

  首先,贾跃亭的个人信用问题。他一方面表示自己愿意承担乐视的债务责任,“愿意永远只领公司1元年薪”,但实际上却留下乐视,远走美国,声称要实现造车梦,不肯回国。而在美国的他也并未一帆风顺,2018年12月,加州法院宣布冻结贾跃亭豪宅及其在法拉第未来的股份。

  其次,FF公司负面缠身。就在本月,澎湃新闻报道称,法拉第未来以近4000万美元价格出售其洛杉矶办公总部,“卖楼续命”,并报价4000万美元公开出售其在内华达州的900英亩土地(约5463亩),“卖地求生”。

  此外,工厂停摆,大批工人停薪留职,诸多供应商起诉法拉第未来拖欠欠款(贾跃亭曾在2018年11月FF的一场战略会上承认供应商欠款为8000多万美元)等负面消息也一直接连不断,FF91的量产时间也一拖再拖。

  FF似乎成了贾跃亭躲在美国不肯回来,以梦想为由的一个借口。

  但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FF却能成功融资,尤其是当时恒大入股,简直是让众人大跌眼球。后来虽然合作破裂,但也能由此看出FF并不是一文不值。如今第九城市6亿美金注入,也是看上了“FF拥有全球范围内领先的产品、技术和战略”,拥有“世界级的顶尖人才和的全球化的核心团队”。


  一直以来,贾跃亭一直都对FF91技术领先性引以为傲。“内行人看完我们的产品、技术之后,都说震撼”。

  在2017年初,车和家创始人李想也称赞道“FF91作为一辆智能电动车,在设计理念和技术呈现上,已经很明显的领先于传统汽车品牌设计出来的概念车了。”

  的确,如果官方宣称的130kWh电池,700km续航与0.25的风阻系数,2.39秒的百公里加速都能悉数在量产车上实现,FF91的性能表现将会非常出色。

  另一方面,FF相关负责人表示,停薪留职的员工将根据公司融资情况未来将陆续回归。FF已经召回了近百名员工,全力加速FF91量产。

  关于量产的进度,根据FF发布的信息来看,FF首款量产车FF91正在进行大量的测试验证。1月31日,贾跃亭在朋友圈表示,“FF91作为FF创新的第一个成果,现在距离量产仅剩‘临门一脚’,是时候准备好接受市场和用户的检验了。”

  而这“临门一脚”最缺少的,就是资金。据知情人士透露,贾跃亭将原计划2018年年底交付,后调整为2019年第一季度交付,不过目前因为缺乏资金,该计划再次落空,按照目前FF91测试的进展,一旦FF解决资金问题,FF91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始量产。

  前不久出售洛杉矶办公总部与计划出售其在内华达州的土地也都是为了顺利实现FF91量产而筹措资金。今天的合作声明中也提到与第九城市合作也有助于FF91量产。

  从这一角度来看,贾跃亭似乎的确在诚心诚意地造车。

  FF到底是贾跃亭用来撬动资本,重构自己信用体系与融资的工具,还是承载他全部造车梦、变革产业,创造价值的呕心力作,或许贾跃亭自己也分不清了。就短期而言,法拉第未来是要力保FF91的量产,否则其他将是空谈。

相关资讯

  • Jeep品牌的优秀是真的吗?广汽菲克解剖车为你解答

    眼下的中国车市已然迈入存量竞争时代,在这个全新的买方市场阶段,产品力将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购买汽车时最看重的因素。如果说在过去的卖方市场时期,人们是需要买一辆车,那么今天,人们则是需要买一辆好车。这样的背景下,产品力的竞争无疑成为了竞争的关键。那么产品力究竟…

    2020/7/7 16:04:56
  • WEY品牌仍是多品牌战略四维的延续 未来又走向何方

    WEY品牌是长城汽车最重要的战略之一,但是WEY品牌战略的定位到底能够在投入产出比上给长城汽车带来多少的回报?是否会和不断成长的哈弗品牌产生市场冲突?我们一起来分析下。 战略发展的必然? 长城汽车的发展有运气的成分,但更多是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战略魄力。 对…

    2020/7/7 15:58:50
  • 唐EV与ES6强强对比 谁更胜一筹?

    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作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最近这几年造车新势力也蜂拥而起,但是大部分品牌仍然在生存之中挣扎。李斌的蔚来汽车算来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与有着更长发展历史、更雄厚历史积淀的比亚迪相比,谁更有竞争优势呢? 我们…

    2020/7/7 15:52:22
  • 2020年外资品牌全面推出电动车 中外品牌竞争谁更胜一筹

    2019年,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仍然是中国品牌一家独大的局面。但是,2010年,随着几乎所有的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大量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中国品牌将迎来一次真正证明自己实力的时刻。 从综合各方面的数据可以发现,在2019年前11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中,以比亚迪为首…

    2019/12/30 13:34:02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请注意:如您评论言语不当,本网站有权予以删除!
验证码: 看不清楚?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意见反馈| 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平台介绍

    Copyright © 2017《汽车与社会》杂志社 auto-societ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182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