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Y品牌是长城汽车最重要的战略之一,但是WEY品牌战略的定位到底能够在投入产出比上给长城汽车带来多少的回报?是否会和不断成长的哈弗品牌产生市场冲突?我们一起来分析下。
战略发展的必然?
长城汽车的发展有运气的成分,但更多是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战略魄力。
对于轿车,魏建军也是有过战略思考的纠结。2008年,李庆文在采访魏建军的时候,魏建军说:如果当时拿不下轿车,长城现在肯定会有大问题。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长城汽车产品中轿车的销量比重已达到 50%,以后肯定还会增加。可以看到,魏建军也是有着轿车的梦想的。
因此,这次由SUV战略转进轿车战略的挫折,反而再次成就了长城汽车。魏建军是强大的,但也是幸运的。
2011年,长城汽车回归A股。同年,长城汽车调整发展战略,将企业发展重心由轿车调回SUV,首次提出2020年成为SUV市场前三,市场占有率8%的目标。2013年第三届科技节,魏建军就更加坚定表示,“将来在国际上有三个独立的SUV品牌,哈弗算一个,第一个目标是成为全球SUV产销量最大的品牌,应该在三、四年之后会实现。”2014年,魏建军也以罕见的主动姿态对外表示,长城暂时放弃了全新轿车的研发。长城“短期内不会上轿车,一旦上,我们制造的轿车一定是有国际范的,绝不再做中国式的,而且必须是做时尚科技、动感极强的产品,而且绝对是高性能的。”
从皮卡到SUV是第一次战略突进,成功了。从SUV到轿车是第二次战略突进,战略失败了,企业却成功了。然后,长城汽车迎来自己的第三次战略突进。
2014年,哈弗H8上市遭遇延缓之后,有媒体援引魏建军说,哈弗H8的两次推迟都是因为后驱主减速器存在问题,尽管后来我们全都解决了,整车也做得非常棒,可以媲美合资品牌40多万元的车型,可惜依然没能获得市场认可。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机会成本,损失却达到了近十亿元,并且其实也影响了哈弗品牌10万~15万元的发展,市占率一度下滑了百分之十几。
魏建军还表示:品牌高端化上,H8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失败让我认识到消费者始终面临心智的障碍。因为我们在10万~15万元区间的SUV销量太大了,品牌已经被定义在了经济型SUV。消费者一旦形成认知,很难改变,品牌很难再向上走。H8就是栽在这里,无论产品做得多么好,只要品牌上不分化,就很难得到消费者认可。
而就在这时,WEY品牌的推出几乎势在必然。
多品牌战略的延续?
2014年底,第二届定位中国峰会之后,世界最著名的营销战略家艾·里斯到长城汽车访问,艾·里斯建议用老板的“姓”来命名一个品牌。艾·里斯还举了很多例子,比如:梅赛德斯、福特、丰田。这应该就是长城汽车WEY这个高端品牌最终问世的开始。
品牌高端化一直是长城汽车的梦想,H8的挫折让这样的一个全新品牌诞生成为必然。
WEY品牌是倾注了魏建军未来的追求,当然,品牌最终的成功也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积累。魏建军在2018年就曾经对媒体表示:没有十年时间是做不成一个有价值的品牌的。WEY品牌刚刚不到四年的时间。
决定一个品牌是否高端的固然有消费者惯性思维逻辑有关,比如目前自主品牌的许多产品性价比都不错,却得不到相应的中国消费者的市场认可,这是一个事实。但是支持品牌高端化突破的最终还是依靠的产品力,产品力不仅仅是所说的性价比,还需要包括了其消费人群的迥异不同,这些消费人群有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如果只是把一款产品的价格提高几万卖出去就叫高端,显然是不现实的。
我们一些自主品牌在宣传自己某些产品或者某个品牌出现了高端化的信号,往往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们的产品平均售价比原来提高了多少。
另外,品牌的高端化还需要包括品牌的文化氛围与内核,这其中就包括传播的方式。传播的方式决定了你的目标消费人群在哪里,比如一些外资豪华品牌经常会赞助音乐会之类的活动,这是因为他们的目标人群会有这样的消费偏好。
WEY品牌对于自己的定位其实是有些模糊与冲突的。
在WEY的官方网站上,WEY品牌的定义是这样的:成全球豪华SUV品牌领导者。
那么,这个全球豪华SUV到底是指的哪些品牌呢?或者说,在WEY的眼里,全球豪华SUV品牌都包括哪些呢?是宝马、奔驰、奥迪?还是大众、丰田、通用?
在庆祝WEY品牌三周年的时候,长城汽车推出了这样一个口号:三年间,WEY品牌不仅收获30万车主,更从合资品牌手中赢回了属于中国自主豪华品牌的一席之地。而且,在海外市场的拓展计划中,WEY品牌提出:计划于2021年进入欧洲市场,2023年进入北美市场,并向全球其他市场拓展,在海外市场与豪华品牌直面竞争。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豪华品牌都是宝马、奔驰、奥迪、雷克萨斯等等。当年丰田公司在1989年推出雷克萨斯的时候,目标就是直指宝马、奔驰,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显然,WEY的豪华定义,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豪华品牌并不是一回事。我们在许多的网上的文章中,也能够看到,WEY的竞争对手仍然是合资品牌中的大众型汽车产品。比如,我们在一篇购买VV6的文章中看到的是,一位原本想买斯柯达柯珞克的消费者,后来买了VV6。
这说明,WEY品牌本身的竞争对手就是大众型的合资品牌,或者说是高端的合资品牌产品。因为,WEY品牌下的汽车产品都是在10万元以上的。在WEY品牌下的系列产品中,最低的VV5最低价格为12.58万元,最高的VV7最低价格16.98万元,而VV7的新能源车型21.98万元起。
丰田模式是否唯一?
从世界汽车品牌的发展历史来看,单独为一个大众型的高端市场设立一个专门的品牌并不多见。这样品牌的划分有一个问题就是在于,全新品牌会产生更多的费用支出,最起码传播费用上会有这样的结果。而在长城汽车,WEY品牌的传播显然是相对独立于其他品牌的。
其实,在长城汽车的品牌战略中,哈弗品牌与WEY品牌是有着互相重叠的。
因为哈弗品牌也是要成为世界SUV市场的领导者,那么如果因为WEY品牌的定位高端市场而抑制了哈弗品牌的继续向上突破,哈弗就很难成为真正的全球SUV的领导者。只有哈弗与WEY两个品牌一起的崛起,才能称为真正的世界SUV的领导者,其中,哈弗负责中低端,WEY负责高端市场。
如果说H8的挫折造成了WEY品牌的推出,那么长城汽车的战略定心却是急躁了一点。没有哪一个汽车企业在所有的汽车产品上都是百分百成功的。
丰田就有一个非常好的例子。1957年,丰田汽车公司决定把新型高档皇冠车出口到美国市场。丰田公司当初的市场预计非常乐观:1957在美国至少销售出1 万辆汽车,10年内达到10万辆。然而,太多的问题带来了市场的失败。到1958年底为止,丰田在美国只卖出287辆小轿车。1960年,丰田决定暂停向美国出口轿车。第一次进军美国市场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因此,哈弗在H8上的挫折根本不是挫折,只是一个特定时期必然会出现的问题。现在谁又能够否认长城汽车、哈弗汽车的品牌价值呢?另外,将WEY品牌定位在豪华品牌的领域,其实也还有一个未来需要考虑的问题:长城汽车如果再推出与宝马、奥迪、奔驰相竞争的车型,那么又应该如何解决品牌框架的设置?是再推出一个全新的豪车品牌?还是让WEY品牌在未来担负起真正豪车市场竞争的重任?
长城汽车已经是一个中国乃至世界汽车市场不容忽视的企业,其哈弗品牌某些车型的销量已经进入全球十大畅销车型。让长城汽车成为大众、丰田那样的汽车品牌并不是遥不可及,然而,一个汽车企业内的多品牌的分类,以及不同标准的分类,给长城汽车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当然,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是必须从历史的脉络中找到答案,丰田的案例并不一定适合长城汽车。长城汽车可能走的是自己的一条不寻常路,而以往的历史也证明,长城汽车的发展道路有其自己的独特性。
那么,这一次,WEY品牌在未来会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