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华中某一个省会城市,可能是飞机航班早了些,到机场的时候应该是8点多。机场大厅也没有什么太多的人。本来意气风发的一个早晨,突然因为一件事却让人不得不深思。
刚刚到机场出租车候车处,四五个人围上来,争着要你坐这辆那辆。这的出租车看样子需要拼车,因为在在他们要求你乘坐的出租车中已经有乘客坐在出租车里了。
最终我们拒绝了拼车,选择了一辆可以马上走的出租车。不过,一两个男子就说,150元一位。等到了市里的酒店,下车的时候,女出租司机就给打了一张169元的票。我问她打车费用是多少的时候,她很自然的说,不是说好了150元吗?
在省会这样的一个大城市,碰到这样的情况很让人惊讶。强行拉客或者一口价的情况好像存在很遥远之前。问题是,这样的情况如何能够让经济腾飞呢?外地游客、外地消费者、外地投资者,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我因此也想起很久之前的一个事情。
2000年左右的时候,我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进修的时候,恰好听到来自美国的一名女教授在演讲时候说到的一句话。她说她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留意当地的洗手间,如果当地的洗手间很洁净,那么这个地方就会有发展前景。
此前,也恰恰是微软的比尔盖茨也提到了厕所革命的问题。厕所或者洗手间文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地方或者机构、单位的文化、管理。其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洗手间还是非常高大上的。这是否也奠定了光华管理学院在中国教育界的地位呢?
因为从事汽车行业,固然关注更多的汽车企业与汽车产业发展问题。目前新旧造车势力的竞争日益凸显,许多新势力造车企业的口号就是他们拥有更好的互联网体验。固然,互联网体验不仅仅属于造车新势力,只是互联网体验强调的对于用户在使用环节、购买环节、售后环节等方面的满意度的不同重视,让这些造车新势力好像在竞争力上有了一点优势。
不过,传统造车企业难道就不懂得重视消费者吗?其实,没有一家汽车企业不在口头上宣示把客户放到第一位的。
但是,这种客户第一有多少会真正落实到消费者身上,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结果。而造车新势力的互联网体验,也并不会因为他们自己说重视互联网体验就一定在这个方面做得更好。
这种用户体验,其实一个城市对于出租车市场的管理、一个地方或者机构对于厕所的管理是一样的,最终的问题不是在于这些企业能否意识到客户的重要性,而是在于他们在实际的行为中有多少是真正从客户角度去考虑的。
这种用户体验,其实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观察,即他们对自己的关怀程度有多高。
比如,在很多年之前,在采访到一个汽车企业的一把手的时候,采访的会议室里居然还有苍蝇飞来飞去。当然,这样的情况和当时的企业营收状况有关,但是也应该和意识有关。如果一个老总对于卫生条件都可以抱着凑合的态度,他对于汽车产品的质量管理又会有多少认真的成分呢?
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增长已经出现不景气的情况,如何在现在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活下来并强大起来,不是说一句互联网体验或者用户第一就可以解决的,关键的问题在于每一个接触到用户的环节,都能够让用户感觉到舒爽,感觉到家人般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