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wo网站 卡通车市

戈恩事件之后的思考:雷诺日产联盟会否成为下一个戴克?

2019/3/14 13:22:10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张志勇

最近,雷诺日产董事长兼CEO戈恩因为税收问题被捕,成为汽车行业的最大新闻。戈恩一直被作为汽车行业成功典范,甚至与艾克卡当年拯救克莱斯勒可以相提并论。但是,这一切,都可能戛然而止。

与戈恩事件同样被关注的,可能就是雷诺日产联盟的未来走向:雷诺日产是继续会沿着目前的合作模式一直走下去甚至加强合作呢?还是会像当年的戴姆勒与克莱斯勒的合作一样,最终走向解体呢?


如果翻看一下汽车行业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就是两个汽车企业或者品牌,只要不是同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即使并购,也很难长久。

比如,当年宝马收购路虎,最终还是赔钱卖给了福特。但福特后来又把路虎卖给了印度塔塔集团。

福特的情况更为典型,曾经一度收购了许多海外品牌。在之前的车展上,福特的展台蔚为壮观,因为太多的品牌都属于福特,福特一时间风光无两。但是,最终在福特公司一个福特的战略下,一个个海外并购过来的品牌都又被剥离出去。

最重大的一项世纪合作就是德国戴姆勒公司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战略合作。1990年代末期,双方建立的戴克联盟一度被称为世纪并购,也被称为汽车行业的战略合作楷模。

然而,戴克联盟最终选择了分手,德国归德国,美国归美国。分手之后的戴姆勒奔驰、克莱斯勒也都按照各自的轨道在中国市场开启了全新的发展路程。

中国有一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实考察整个汽车行业100多年以来的情况,确实有一点点道理。

造成合作的原因是双方或者其中某一方遭遇到了市场的困境,急需外部力量的介入才能度过难关。造车分手的原因虽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是国家、企业的文化不同,以及因此带来的管理理念差异,是造成一度被羡慕的汽车企业合纵连横最终分崩离析的关键。

美国人与欧洲人的文化不同,欧洲人与日本人的文化又有不同。因此作为欧洲与日本战略合作的典范,雷诺日产联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

戈恩被称为成本杀手,可以说是日产当年脱离困境的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当时的日本文化中,戈恩的杀伐果断是严重缺乏的。但是正是戈恩式的治理方式,日产才走出了困境。也因此,雷诺日产才具有了长达20年左右时间的联盟共存。

然而,欧洲与日本的文化差异、公司治理方式的不同是一直存在的。只是这种不同在不同时期体现的程度有很大的不同。

在雷诺日产联盟中,雷诺是救世主与拯救者,但是从当前的品牌实力离开,日产是世界汽车产业中非常重要的品牌。

据2018年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中汽车企业的品牌来看,日产汽车是排在雷诺的前面,日产汽车世界排名54位,雷诺则排名世界500强的第134位。

实力的变化有时候会导致公司合作的变化,特别是遭遇到一些行业、企业的另外因素的时候,这种变化就会加剧。

戈恩事件以后的雷诺日产联盟,到底向何处走?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是长达20年的稳定期,或是到了一些变革的时候了。


相关资讯

  • Jeep品牌的优秀是真的吗?广汽菲克解剖车为你解答

    眼下的中国车市已然迈入存量竞争时代,在这个全新的买方市场阶段,产品力将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购买汽车时最看重的因素。如果说在过去的卖方市场时期,人们是需要买一辆车,那么今天,人们则是需要买一辆好车。这样的背景下,产品力的竞争无疑成为了竞争的关键。那么产品力究竟…

    2020/7/7 16:04:56
  • WEY品牌仍是多品牌战略四维的延续 未来又走向何方

    WEY品牌是长城汽车最重要的战略之一,但是WEY品牌战略的定位到底能够在投入产出比上给长城汽车带来多少的回报?是否会和不断成长的哈弗品牌产生市场冲突?我们一起来分析下。 战略发展的必然? 长城汽车的发展有运气的成分,但更多是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战略魄力。 对…

    2020/7/7 15:58:50
  • 唐EV与ES6强强对比 谁更胜一筹?

    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作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最近这几年造车新势力也蜂拥而起,但是大部分品牌仍然在生存之中挣扎。李斌的蔚来汽车算来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与有着更长发展历史、更雄厚历史积淀的比亚迪相比,谁更有竞争优势呢? 我们…

    2020/7/7 15:52:22
  • 2020年外资品牌全面推出电动车 中外品牌竞争谁更胜一筹

    2019年,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仍然是中国品牌一家独大的局面。但是,2010年,随着几乎所有的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大量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中国品牌将迎来一次真正证明自己实力的时刻。 从综合各方面的数据可以发现,在2019年前11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中,以比亚迪为首…

    2019/12/30 13:34:02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请注意:如您评论言语不当,本网站有权予以删除!
验证码: 看不清楚?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意见反馈| 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平台介绍

    Copyright © 2017《汽车与社会》杂志社 auto-societ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182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