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wo网站 卡通车市

从量变到质变 中国品牌“趟”出发展之路

2018/3/28 9:36:54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大数据分析


  近十年时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大国的成就离不开中国品牌的迅速崛起。在微增长成为新常态的时代里,中国品牌通过提升品牌和产品核心竞争力,以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闯出一条大道。与此同时,汽车行业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也让中国品牌持续向上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信任度提升,市场份额持续高增长

  2017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和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坡执行等因素影响,中国汽车市场结束了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全年狭义乘用车销量2342万辆,仅增长3.0%。从宏观趋势分析,汽车之家预测,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延续微增态势,整体增速将为2.1%。

  在此背景下,中国品牌仍以11.9%的销量增长率,占据整个乘用车市场销量份额的36.4%,虽然增长势头不像2015年、2016年那么高调,但相比整体市场3%的增长率还是十分可观的。汽车之家预测,今年,中国品牌的销量占比将超过4成。

  在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品牌有两次快速增长期。第一次在2009年,中国品牌依靠低价位车型和政策利好条件,迅速上量,迎来销量高潮;第二次是从2015年至今,与第一次依靠外力不同的是,此次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品牌不懈地“苦练内功”,是中国品牌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和研发能力提升的结果。面对日益变化的用户需求,中国品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信心、更坚定的决心和更灵活的市场反应速度。


  市场份额持续走高,也说明市场对中国品牌的接受度不断提升,这一点可以从中国品牌的价格“天花板”持续被打破得到佐证。从2017年的销售线索数据可以看出,16万~20万价格段中国品牌的占比,从2014年的5.2%提升到2017年的14.8%,其中2017年增长率高达85.3%。未来,随着中国品牌进一步发展,技术不断提升,产品迭代升级,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信任度和接受度将会更高。



二、同场竞技,差异化竞争开创新蓝海

  中国品牌崛起在竞争格局上的表现是,中国品牌与外国品牌越来越接近,彼此间的交叉竞争越来越多。其中,领克、WEY已经进入合资品牌的竞争圈;哈弗、荣威、广汽传祺、吉利汽车、长安等中国品牌也已经紧贴外国品牌,谋求逐步抢夺市场空间。可见,中国品牌与外国品牌的竞争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激烈。

  SUV是中国品牌的主攻市场,其市场销量连续几年大涨。目前,紧凑型SUV已经全面被中国品牌占领,哈弗、广汽传祺、吉利、长安、荣威等品牌已经在紧凑型SUV市场有了稳定的领导地位。而且,中国品牌中型SUV市场已经初步形成,通过与外国品牌紧凑型SUV的错位竞争突破红海,开辟新蓝海,比如长城、吉利通过打造全新高端汽车品牌,有效提升了品牌竞争力。从图中可以看出,WEY、领克已经成功杀入外国品牌竞争圈,为中国品牌向上突围带来新的曙光。

  从细分市场来看,2017年,SUV销量超过千万,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品牌SUV的销量上涨,但这也是中国品牌发展面临的问题。数据显示,2016年之前,SUV市场始终保持40%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17年增速下降到16%,汽车之家预测,未来SUV的市场增速或将低于这个数。既然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那么中国品牌就必须在SUV红利褪去之前,寻找新的突破口,而中国轿车市场的短板始终是一个无法忽视且急需解决的隐患。



三、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产品力不断提升

  产品力提升才是中国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以紧凑型SUV市场为例,市场需求自2015年出现拐点,用户对价格的关注下降,对产品的关注迅速上升。在产品中,外观是影响用户购买决策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遥遥领先于其他因素且有上升趋势;其次是空间,重要性排第二,超过操控性和动力性。


  通过梳理紧凑型SUV用户口碑,车智研发现中国品牌在外观、空间这两个最重要方面都已经超过外国品牌;除此之外,内饰、信息及多媒体、便利性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总体满意度中国品牌比外国品牌高了10个百分点。

这说明,真正关注用户需求,用心做出让用户满意的产品,才能占领市场。同时,数据也暴露出,中国品牌在油耗、操控性、动力性等硬技术指标方面存在不足,也正体现了中国品牌在研发技术上的欠缺,在当前汽车技术大变革时代,中国品牌如何进行技术提升和突围,也是摆在中国品牌面前的一道难题。

  此外,在紧凑型SUV产品的信息及多媒体配置方面,中国品牌的优势远超外国品牌。其中用户认可最突出的是中控台显示屏尺寸,中国品牌与外国品牌有了明显的竞争优势,这与中国消费者独特的消费爱好有明显关系。



四、中国品牌的高端之路并不顺利,领克小有成就,WEY仍需努力

  2017年出现了两个高端中国品牌,分别是领克和WEY,这两个品牌都以SUV车型为切入点,在行业内引起了非常多的讨论。在此,我们用数据说话,看看中国品牌的高端之路是否顺利。

  先看领克,自上市至今,WEY一直是其第一竞争对手,两个品牌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中国品牌佼佼者创立的高端品牌,都以SUV车型进入市场,都在同一年上市。从2018年2月的对比数据中可以看出,领克01前十的竞争对手中,外国品牌占16.6%,这说明领克已经成功打入外国品牌的竞争圈,但距离外国品牌核心圈还有一段路要走。


  再看WEY,VV7是这几个中国高端品牌里第一个上市的车型,它的成长之路比领克01坎坷多了。我们从上市第一个月说起,与本厂内品牌的对比占到18.7%,这说明VV7与哈弗存在交叉用户,分走了一部分哈弗的用户。VV7上市半年时,VV5已上市,这时候本厂内品牌的内部竞争属性更加明显,VV5成了VV7的最大竞争对手。到2018年2月,因领克01的上市,VV7再次受到冲击。现在的VV7,主要分化本厂品牌(本厂对比33.0%),还停留在中国品牌竞争圈(中国品牌对比19.5%),基本脱离外国品牌竞争圈(外国品牌对比4.7%)。

  如此来看,中国品牌的高端之路还很漫长,短期的成功与失败并不重要,仍需总结经验继续前行,毕竟,我们的用户对中国品牌还是很看好的。未来道阻且长,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资讯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5年3月汽车工业产销综述

    3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0.6万辆和291.5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2.9%和37%,同比分别增长11.9%和8.2%。1-3月,汽车产销累计完成756.1万辆和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1.2%。 3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57.4万辆和246.8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4.2%和36%,同比分别增长14.4%和10.4%。…

    2025/4/12 13:37:18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5年2月汽车工业产销综述

    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3万辆和212.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4.1%和12.2%,同比分别增长39.6%和34.4%。1-2月,汽车产销累计完成455.3万辆和45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3.1%。汽车行业开局的良好运行,为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奠定基础。 2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78.5万辆和181…

    2025/3/12 1:15:09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5年1月汽车工业产销综述

    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5万辆和242.3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7.2%和30.5%,产量同比增长1.7%、销量同比下降0.6%。在“以旧换新”政策、春节经济助力等利好因素驱动下,汽车产量实现小幅增长,销量较同期只微降,行业迎来平稳开局。其中,乘用车延续良好表现,产销同比双增;商用车…

    2025/2/20 23:54:56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4年12月汽车工业产销综述

    2024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全年产销稳中有进,产销量继续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规模。12月,汽车市场继续发力,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36.6万辆和348.9万辆,产量环比下降2%,销量环比增长5.2%,同比分别增…

    2025/1/15 0:22:45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请注意:如您评论言语不当,本网站有权予以删除!
验证码: 看不清楚?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意见反馈| 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平台介绍

    Copyright © 2017《汽车与社会》杂志社 auto-societ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182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