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wo网站 卡通车市

长城汽车股权及期权激励 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 凸显魏建军管理智慧

2019/9/25 13:38:06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张志勇

   9月6日,长城汽车一则关于股权及期权激励的公告,迅速引发了国内外各大媒体的热议。公告显示,长城汽车将发布权益总计18,509.13 万份的股票与股权期权激励计划,用以激励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和核心业务人员。


   股权激励是成熟公司对于管理层正常的一种激励办法,长城汽车推出股权与期权激励制度,应该是公司管理制度向成熟化、制度化、职业化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也是长城汽车真正成为一家跨国公司的标志之一。也凸显了魏建军在公司管理智慧上的不断进步。不过,许多人可能更多地看到这么大规模的激励计划,却很少有人看到这种激励背后的对高管带来的压力。我们从长城汽车发布的公告中可以看到一些限制条款。这些限制条款有几项,其中包括了公司业绩与个人层面考核。以公司业绩考核的规定为例,所谓的激励计划是需要所有职业经理人团队努力付出的。

公告规定:

   若公司组合绩效系数≥1,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达标,则可根据个人层面绩效考核结果,确定激励对象在各解除限售期可解除限售的限制性股票数量;

   若公司业绩考核指标未达标,所有激励对象对应考核当年计划解除限售的限制性股票均不得解除限售,由公司回购注销。

   若本激励有效期内任何一个解除限售期未达到解除限售条件,当期可申请解除限售的相应比例的限制性股票不得递延到下一年解除限售,由公司统一回购注销。

   有奖必有惩,权利义务总是相对的。这种激励措施如果放到长城汽车以前的年度中,应该笃定成为囊中之物。但是,今天长城汽车的业绩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

   1、中国汽车市场增长速度持续下滑给长城汽车到底会带来多大影响?

   2、中国市场竞争激烈对于长城汽车产品的价格与费用到底会带来多大影响?

   3、长城汽车的积极扩张带来的费用与成本上升对于公司业绩到底会带来多大影响?

   魏建军一直为人低调,却能够不断走向成功,并奠定长城汽车在中国汽车产业中领先的地位,其能力可见一斑。近年来,长城汽车通过不断引进各类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人才,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其在全国也不断建立新的生产基地,长城汽车也因此成为一家真正的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汽车公司。

   面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同时要面对今天的市场发展特定局面,长城汽车出台如此优厚的积激励机制,这说明了魏建军本身所具有的战略胸襟与管理智慧。这些管理层能够如愿拿到这些激励股权或者期权吗?今天的激励机制的出台,真正让所有重要管理层与长城汽车、与魏建军牢牢站到了正向汽车巨头前行的大船之上。这就像西天取经,孙悟空虽然被带上了紧箍咒,但到西天终成正果,受封为斗战胜佛。希望每一名长城管理层都能够努力修成正果。


相关资讯

  • Jeep品牌的优秀是真的吗?广汽菲克解剖车为你解答

    眼下的中国车市已然迈入存量竞争时代,在这个全新的买方市场阶段,产品力将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购买汽车时最看重的因素。如果说在过去的卖方市场时期,人们是需要买一辆车,那么今天,人们则是需要买一辆好车。这样的背景下,产品力的竞争无疑成为了竞争的关键。那么产品力究竟…

    2020/7/7 16:04:56
  • WEY品牌仍是多品牌战略四维的延续 未来又走向何方

    WEY品牌是长城汽车最重要的战略之一,但是WEY品牌战略的定位到底能够在投入产出比上给长城汽车带来多少的回报?是否会和不断成长的哈弗品牌产生市场冲突?我们一起来分析下。 战略发展的必然? 长城汽车的发展有运气的成分,但更多是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战略魄力。 对…

    2020/7/7 15:58:50
  • 唐EV与ES6强强对比 谁更胜一筹?

    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作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最近这几年造车新势力也蜂拥而起,但是大部分品牌仍然在生存之中挣扎。李斌的蔚来汽车算来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与有着更长发展历史、更雄厚历史积淀的比亚迪相比,谁更有竞争优势呢? 我们…

    2020/7/7 15:52:22
  • 2020年外资品牌全面推出电动车 中外品牌竞争谁更胜一筹

    2019年,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仍然是中国品牌一家独大的局面。但是,2010年,随着几乎所有的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大量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中国品牌将迎来一次真正证明自己实力的时刻。 从综合各方面的数据可以发现,在2019年前11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中,以比亚迪为首…

    2019/12/30 13:34:02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请注意:如您评论言语不当,本网站有权予以删除!
验证码: 看不清楚?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意见反馈| 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平台介绍

    Copyright © 2017《汽车与社会》杂志社 auto-societ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182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