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涵盖了轿车、微型客车以及不超过9座的轻型客车。乘用车下细分为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多用途车(MPV)、运动型多用途车(SUV)、专用乘用车和交叉型乘用车。
商用车是在设计和技术特征上是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商用车包含了所有的 载货汽车 和9座以上的客车,分为客车、货车 、半挂牵引车 、客车非完整车辆和货车非完整车辆,共五类。

使用属性
乘用车多以代步、自驾、休闲、旅游为主要用途。注定其主要是消费品属性。虽然随着乘用车普及,代步属性越来越大,但是其作为个人的“炫耀”性背书产品的属性依然存在。一辆豪车的主人通常是为了彰显个人实力(比如,开一辆梅赛德斯.夏利)。
但商用车更多的是生产资料属性。也就是他生下来就是要赚钱的,哪怕在蓝翔的挖掘机,也是要赚学费的。因此,买商用车的目的更单纯。当然商用车主也会炫耀,一般乘用车主会不经意间通过汽车品牌、配置、价格来完成炫耀。
品牌复杂度
中国乘用车号称“万国车”,车型种类超多。乘用车品牌鄙视链也很清晰,豪车鄙视中低档、进口的鄙视合资、合资鄙视国产,虽然国产车在崛起。但鄙视链趋势依然存在。
商用车则比较简单,因为其生产资料属性,车主买车考虑的“唯一因”是省钱和如何更好的赚钱,所以商用车基本以国产为主,而且车型车系比较简单。车型的迭代周期普遍较慢。这一切都是为了集中化,便于降低汽车的制造、流通及使用成本。

售后及供应链
乘用车半数以上的汽车维修、养护还是选择在4S店,尤其是三年内新车。车主对于车辆维修是几乎盲区,所以选择4S店的主要原因是厂家专修,从感官上更容易相信,厂家不欺负厂家(当然事实不是如此)。
商用车因为其生产资料属性,对售后的完成时效性要求更高。尤其一些工程车辆,可以说是分秒必争,通常这个工程车辆是整个工程流水线中的一个环节,这辆车出问题可能会导致后续流程中很多环节因此滞后,甚至影响整个工程造价。比如,生鲜运输中,一车活鱼因为汽车抛锚维修不及时,到了目的地变死鱼。
商用车的生产资料属性决定,其在售后决策上价格敏感度更高。因此,在C端的金融方案更容易产生。所以,车险分期在乘用车里推的不好,但商用车车险分期使用率就更高。
商用模式的出发点
乘用车后市场的商业模式,应该更多的从消费品视角去做创业延伸。用户消费存在更多的“非理性”成分。
商用车对维修性价比的追求导致,汽配供应链国产化程度很高,比如商用车轮胎,国产化率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