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在致辞中以四个“加”总结了国内电驱动技术发展的外部现状。
首先是渗透率的加快,“过去行业预测中,有的积极乐观,有的中性保守,但时至今日电动汽车发展趋势的加快,行业在这方面的认识已经高度统一。”李庆文说。数据显示,2022年5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24%,新能源乘用车电机电控累计搭载量为35.8万套,同比增长71.2%,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的快速增长是电驱动技术发展的大前提。
其次是市场竞争态势的加剧,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刚起步时期不同,彼时企业在利好政策的扶持和市场空白的大背景下,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但随着各家企业争相投入到新“战场”,以及外来参与者带来新想法、新思路,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各细分领域的竞争正逐渐加剧,电驱动的竞争加剧态势也呈现在行业面前。
第三则是市场多元化加宽,“造车新势力从B级车甚至C级车入手,另一些从传统车厂独立出来新能源公司,或出来创业的新品牌从A级车入手,如今中国的电动车市场、电驱动技术发展,多元化程度在不断加宽。过去市场竞争是由政策推动的竞争,而今开始向市场驱动的竞争展开。”李庆文表示,市场竞争展开的特点就是多元化,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新格局。
李庆文认为,电动汽车的电驱动技术和传统燃油车最大的区别,就是中国传统燃油车的国际化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相比之下,中国电动汽车的国际化与国内汽车市场高渗透率、高成长性同时进行,这也意味着电驱动技术的国际化进程会加快,即第四个“加”。
最后,李庆文表示,中国市场对电动汽车产品的要求不断加高,消费者眼光独到挑剔,国家对电动汽车的行业标准也日趋完善。“在这样几个‘加’的形势下,我们讨论电驱动的问题核心就是要使中国的电驱动真正地成为世界领先。我个人认为未来电动汽车竞争,电驱动体系的差异化将对于整车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一个电动汽车企业的电驱动体系不是领先的、不是一流的,那么它的整车也就不是领先的、不是一流的。”李庆文说,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一个好形势中,但如果不持续创新、不把优势扩大,还有可能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