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中国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心指数为50分,比美国消费者高39%(美国为36分),这说明中国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接受度更高,对自动驾驶的信心更强。当被问及无人驾驶的优势时,更多的中国消费者选择了可以为出行有困难的人提供方便、缓解驾驶压力、有利于减少驾驶事故和交通拥堵等。而有23%的美国消费者认为其没有任何优势。这表明,中国消费者更加认可无人驾驶的价值,尤其是其社会价值。

从信心指数来看,消费者对自己手动驾驶而周围都是无人驾驶车辆的信心程度最高(56分),对乘坐无人驾驶私家车的信心指数相对较低(45分),对购买无人驾驶车辆的信心指数最低(43分)。
从交通工具来看,认为物流运输车辆会最先实现无人驾驶的消费者最多(55.2%),而认为私家车(9.9%)和出租车/网约车(9.3%)会最早实现无人驾驶的消费者最少。
从技术场景来看,消费者认为停车场景(自动泊车)和高速道路是无人驾驶技术将会最先落地的场景,也是车企需要重点关注的自动驾驶体验场景。

从时间预期来看,消费者对无人驾驶车辆上市投入使用的时间预期普遍在5年以上,消费者认为无人驾驶物流运输车辆上市时间最早,约在2026年。消费者预计上市最晚的是无人驾驶私家车,在2029年以后。
在品牌认知度和信任度方面,国内科技公司都名列前茅。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于目前市场上的自动驾驶技术提供方的品牌认知度前三位分别是华为、特斯拉和百度。华为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先进技术形象最为领先。而考虑到之前的自动驾驶事故和中国路况的复杂性,中国消费者对国内科技公司的自动驾驶技术信任程度最高,对国外汽车厂商和国外科技公司的自动驾驶技术信任度比较低。

调查显示,质量和可靠性(32.5%)以及在日常场景下的技术可行性(28.8%),是影响消费者信心的最主要因素。在1563名被调查中,86%的消费者从未体验过自动驾驶功能,3%的消费者经常会使用自动驾驶功能,后者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心要高于前者。这说明,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了解和使用越多,购买信心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