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wo网站 卡通车市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销解读

2020/10/29 15:24:28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政策研究

   9月份中国汽车产销数据业已公布。对于今年9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笔者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发现有以下特点:
   一是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九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3.6万辆和13.8万辆,比去年九月分别增长48.0%和67.7%。虽然由于补贴大幅退坡和疫情的影响,今年1~9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3.8万辆和73.4万辆,同比仍下降18.7%和17.7。但是9月份的产销数字说明,正常月份月产销超过10万辆,今年总产销超过100万辆,明年产销120~150万辆,是比较有把握的。对于去年与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数量持续下降,业界还是有一些担心的。担心过去的增长是由于政策的拉动,是“虚胖”,担心技术并没有真正提高,市场条件也没有真正形成。但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去年的产销下降是由于补贴大幅退坡,今年又有疫情叠加,所以产销量进一步下降。如果明年疫情完全控制,或者至少控制在今年这样的水平,则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可望再创新高,继续领跑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这样结果的内部原因是,全行业没有动摇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坚持资源投入和创新,使得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进一步下降,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而外部原因是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购车补贴和车购税优惠持续到2022年,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采购政策进一步落实,充电基础设施进一步发展。
   二是具备“新造车”特征的、高配置、长续航、强智能驾驶功能的车型销售进一步看好。其中特斯拉model 3、蔚来ES系列、比亚迪汉、广汽Aion系列等车型表现十分抢眼。这一现象表明,特斯拉不是市场特例,与“新造车势力”对应的“新购车群体”真正在形成。这部分人群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很可能在10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内发展成为最重要的购车群体。对此全行业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是低价位、高性能价格比的车型发展抢眼。其中比较突出的车型有五菱宏光mini和长城欧拉。这应该主要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我们不应该单从技术发展的维度上看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分重视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续航里程的增长和智能驾驶功能的高配置。而应该更多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发展新能源汽车。我们造汽车、发展汽车产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交通运输的需求,科学技术仅仅是手段,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是约束条件,切不可本末倒置。比较令人遗憾的是低速电动汽车。“提高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的管理方针已确定多年,至今未见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发布。
   四是使用条件友好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恢复程度好于纯电动汽车。这也是市场规律决定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确实有减少碳排放不如纯电动汽车的一面,但也有油电两便、方便用户使用的另一面。目前部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用户用电少、用油多的根本原因,是充电设施不够普及,充电不够方便。随着充电设施的逐步普及,这种现象必能逐步根本扭转。希望全行业重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包括普通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发展。在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全面禁止燃油汽车是很难做到的。即便将来电力驱动成为汽车的主要动力,也必然会有一些领域、一些场合需要混合动力,甚至需要传统燃油汽车。建议行业内要继续重视内燃机,特别是混合动力机型和增程机的技术发展。
   另外通过对今年9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分析,笔者还有三点感悟:
   第一,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应用要多从市场和用户的角度出发。据说特斯拉和蔚来的很多用户是“铁粉”,这说明他们在抓住用户方面确有独到的过人之处。至于为什么上汽通用五菱的宏光mini比他们高调推出的宝骏E100 、200买的更好?公司副总经理练朝春给了笔者可信的解释。他说,宏光mini的价格更亲民,而且是四座,更适合小城市和农村年轻人的第一辆车使用。纵观今年9月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列表,上百种车型中为什么只有少数车型卖的好?根本在于这些车型可以更好地抓住用户,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市场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制造水平普遍提高了,传统品牌汽车所依仗的硬质量水平高的重要度在下降;互联网发达了,交通通讯条件比过去显著的提高,所以用户体验的重要度也比过去高多了;在低收入人群中,性能价格比仍然是第一位的,发挥好电动动力的优势,生产满足低端用户的小型电动车辆,是重大的市场机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单单是给汽车加入了一种新的动力技术。我们需要认真分析新的市场形势,寻找其中的规律,才能开发生产出市场欢迎的车型。
   第二,所谓百年未遇是大变局,绝不是简单地新加入了电动动力和智能网联技术。而是在市场需求、用户认知、产品开发流程、制造与用户的关系、整车和零部件的关系等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特斯拉在这方面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一些中国品牌在这方面跟得也很紧。而部分国际传统造车大公司,在这方面却还未充分认识到,或者认识到还未转过来。在最近海南召开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笔者听一些国际大公司高管的讲演,就有这样的担心。对此笔者建议业内同行,在重视新技术引入的同时,要更注重穿透用户需求,注重和重点零部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在产品开发中要聚焦打造“爆款”,新造车势力和传统造车大公司要注重合作结盟,互补短板。
   第三,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希望能更多顺应市场规律和市场需求。比如,应避免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和续驶里程要求,减少对低价位、低续航里程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再比如,在技术路线上应保持中立,虽然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混合动力和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在减少碳排放方面不如纯电动汽车那么彻底,但也有方便用户,便于过渡的重大优点,应该给予适当的支持;又比如,应该认识到新能源汽车对传统能源汽车的替代,不会齐头并进。当前高端新能源汽车和低端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对较快,自然有它的道理,不要再试图人为改变这个市场趋势。
   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更是一个宏大的社会实践运动,需要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关资讯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请注意:如您评论言语不当,本网站有权予以删除!
验证码: 看不清楚?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意见反馈| 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平台介绍

    Copyright © 2017《汽车与社会》杂志社 auto-societ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182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