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又被这样一则新闻刷爆了。
新闻中报道,当地青年汽车集团水氢发动机正式下线,这意味着汽车可以实时制造氢气,只需“喝水”就能行驶。而且这个项目获得了80亿余元的投资。
对于“喝水汽车”的原理,青年汽车集团介绍说,“有特殊的装置将水转化为氢气,在通过过滤富集,使氢气浓度达到99.99%,再通过氢燃料反应堆产生电能驱动汽车。”
虽然现在青年汽车已经站出来辟谣,说记者解读有误,还在研究当中等。那到底有没有汽车喝水就能跑这么一回事?汽车喝水就能跑是否能够成为现实?
我们来看看国外的解释。
水是氧化氢,而氢具有能量高、易燃的特点。
所以我们通过“某种方式”把氧和氢分开,把氢提取出来作为燃料,看上去非常可行非常有道理。
但是,水是一种经典元素,而且具有非常强的化学键。用人话来描述就是把他哥俩分开非常困难。
这意味着无论是把水分子通过任何方式拆开或者合并来创造能量,这一“某种方式”的过程所消耗的能量会超过所创造的能量。
也就是说,用来分解水分子的能量已经足以驱动汽车行驶1200公里,你却用分解出来的氢气驱动汽车行驶1000公里,什么意思嘛。
“喝水汽车”挑战的不仅是汽车或混动技术,更是在挑战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在挑战质量守恒定律,是在妄想制造“永动机”。
而“永动机”是个什么鬼玩意,我想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 不过看在青年汽车这一宏伟的挑战列表,还是要给他们的勇气点个赞。
青年汽车宣扬要制造“喝水汽车”,虽不能称其为明举,但绝对够得上“壮举”。
现在说“后无来者”为时尚早,但可惜的是,这个”壮举”前面的“国外古人”可是排成一行行。
1、1935年,第一个“喝水汽车”失败了!
“喝水汽车”的“发明”最早可以追溯到1935年(八十四年前),美国人查尔斯·盖瑞特声称发明出了一种浮筒式化油器,该化油器底部安装了可以分解水的电解板。盖瑞特以此申请专利,最终无法证实结果以失败告终。
2、1980年,美国“喝水沙滩车”诈骗犯罪!
1980年,美国人斯坦利·梅耶声称制造出了“喝水汽车”。
但他对原理的解释前后矛盾,一会说把火花塞换成了“水分解装置”,一会说使用具有电解作用的“水电池”,总之所有的解释都相当的“水”。
1996年,美国俄亥俄法院裁定梅耶的“喝水汽车”是“恶心到令人震惊”的诈骗犯罪。
3、2002年,美国“喝水电磁气汽车”把军方都忽悠了!
2002年,美国氢技术应用公司(Hydroge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c)就一项名为“Aquygen”的设备申请专利。
该公司称通过这个设备,能够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物态叫做“电磁气”,并以一篇关于“电磁分子态”的胡扯文章作为理论基础。该公司还声称通过他们的设备,“汽车加水就能行驶”。
这家公司的牛皮越吹越大,其所有人丹尼斯·克莱恩最后把美国政府都吹了进去,宣称美国政府和军方要与他合作,制造“喝水悍马”。
现在,氢技术应用公司再也不提“喝水汽车”这茬了,“Aquygen”也变成了氢燃料增强设备。不过,能够胡邹出一套伪科学理论基础,还是要为这家公司点个赞。
4、2002年,“喝水汽车创世纪”创始人投资诈骗!
2002年,美国创世纪世界能源公司(Genesis World Energy,牛X哄哄带闪电的名字)声称已经研制出可以分解并组合水分子的设备。
2003年,该公司获得250万美元(约合1700万人民币)的投资。2006年,由于没有任何真正的产品投入市场,创世纪世界能源公司所有人帕特里克·凯利因投资诈骗罪被美国新泽西法院判处5年有期徒刑,赔偿损失40万美元。
5、1935年,日本“喝水汽车”匹诺曹的故事!
2008年,日本Genepax公司声称自己打造出了“喝水汽车”(这条新闻在国内还引起过轰动),这项技术的核心不能公之于众,但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金属氢化物和水产生化学反应。
根据其基本原理,科学界推测这辆车实际上“喝”的并不是水,而是一种氢化物,生产这种金属氢化物所需的能量和带来的污染比汽油更严重。世界著名科学杂志《大众机械》则直接将Genepax公司的这一发明称为“垃圾”。
2009年,Genepax关闭了他们的网站。
6、2008年,斯里兰卡“喝水汽车”把首相忽悠了!
2008年,斯里兰卡人Thushara Priyamal Edirisinghe声称发明出“喝水汽车”,用3升水能行驶300公里,其原理就是分解出水中的氢气作为燃料。
Thushara还为当时的斯里兰卡首相进行了现场演示,首相表示“全面支持他的研究,把喝水汽车投向斯里兰卡市场”。
几个月后,Thushara因投资诈骗被捕入狱。
7、1969年,82岁“喝水汽车发明家”入狱20年!
1969年,菲律宾发明家丹尼尔·丁格尔声称研制出了“喝水汽车”技术,并在2000年与福尔摩沙塑料制品集团(Formosa Plastics Group)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喝水汽车”。
2008年,福尔摩沙塑料制品集团以欺诈罪将丁格尔告上法庭,已经82岁的丁格尔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
“喝水汽车”弯道超车?
总有人想走捷径,总有人会讲故事,但是,现实有时候会迟到,但是他总会到的。
自古以来,科学发展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任何发明创造都是量变引起质变。汽车技术也是如此。
各位看官从上面的原理解释和案例中能够看出,所谓“喝水汽车”,无论是过去、今天还是未来,都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汽车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当今技术条件的支持下,车企更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基础,做好中国汽车和中国汽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