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等事项决定》,其中和后市场相关的是,取消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即《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附件显示,此次取消审批后,交通运输部要制定完善并公布维修业务标准,督促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通过以下措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1、建立健全机动车维修经营备案制度,及时公布相关信息。
2、要求机动车维修企业严格按照标准开展维修服务,维修服务完成后应提供明细单,作为车主追责依据。
3、加强对机动车维修行为监管,对维修企业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
4、建立黑名单制度,深入推进维修诚信体系建设。
来自国务院文件《国务院决定取消的行政许可等事项目录》
01 从审批到备案:汽修终于不再是个技术活
这是伴随着人们对车的定义,10年间,汽车从奢侈品也逐步变为常规产品和易耗品。从审批制到备案制的变化,说明从官方也认可。至少汽车的养护、简单维修是个“不难”的事情。就像手机换块电池那么简单。
开设一个维修企业的门槛,就成了一个工商执照范围内,不管主管部门同不同意,维修厂都可以开业。至于维修资质,有关部门许可之后,通知维修厂,就表示维修厂可以合法经营了。
政策总是滞后于市场。
这个政策口的放开,对现有存量维修企业影响并不大。过去,该有执照的都有了,没有的,通过各种牌照买卖、租借、异地经营等合法的、不合法的手段都解决了。对于不合规的散乱的夫妻老婆店,政府过去的态度像对待路边摊,只能睁一只眼闭眼。这关乎“社会稳定”问题。
真正马上产生影响的,是帮助证照批条、租赁主管领导的“小舅子”们的生意。
但是,维系企业也不用过于乐观,“加强对机动车维修行为监管,对维修企业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这条意味着什么,相信大家都清楚。也就是说,证照不能吃拿卡要,咱们就在日常经营上继续下手。
所以,本质上,牌照审批放开,不会对行业产生什么本质的影响。只是市场现状倒逼下,政府的一次“被动”的“顺应民意”的发文行为而已。
02 比较期待落地的黑名单和维修历史数据
文件第2条“要求机动车维修企业严格按照标准开展维修服务,维修服务完成后应提供明细单,作为车主追责依据。”
这是行业都在期待的一个事情,将维修历史信息透明,包括行业协会也在推进“汽车维修档案”等动作。将维修数据线上化和打通,是产业上各个环节都在期待的一件事。但,各种利益的纠缠让这个本在技术端没多少技术含量的事情,在执行端却异常艰难。
我反倒觉得,类似酒店住宿登记制度,有政府介入的强制行为才能让这个事情落地成为可能性。这次国务院文件的正式提出后,给了这个动作有了政策基础。至于能否落地,需要 看下一步的执行力。按惯例,只要政府下决心、一定要搞的。没有推不动的。
在一个散乱、缺乏诚信的行业,初期的肃清的手段,最有效的就是“黑名单”。在数据档案和溯源机制建立起来之前。黑名单的总是来的那么暴力,但更容易见效。
从黑名单开始,后市场推进维修诚信体系建设,算是从口号到了落地阶段。如果维修档案统一还有借口,那么黑名单能否落地,纯粹是干与不干的问题。我们拭目以待。
03 哪类企业会受益?
一个政策的推出,一定是有一批享受红利的一批人。对于维修企业来说,这次主要是降低了新门店的开设的政策门槛。
过去几年,随着产业资本的推动,类似车享家、集群车宝等新型自营连锁机构,在强大资金加持下,开新店的速度是传统维修企业不能想象的。但是,即使有背景资源如“上汽集团”的车享家,在规模开店过程中,依然为门店合规问题所困扰。
作为个体户所面临的牌照不全、超范围经营等难题,他们的解决办法一般是一条烟、一桌酒、一次KTV的事。但是到了这些规范化经营的企业,是照章罚款(几万)还得补办齐全后再允许开门经营的问题。熟悉行业的都知道,大部分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新批牌照是很难的事,哪怕收购牌照换法人代表都不允许。
这一度成为这类新型企业快速扩张中的拦路虎。
所以,这次《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将是新一批新建维修终端连锁企业(或个人)的重大利好。但我也善意提醒,不要被这个利好冲破了头脑。无资金压力、无牌照门槛的建店不是什么技术活,店建起来,能经营好才是真正的门槛。
04 后市场会来一波倒春寒
审批的进入门槛的降低,会让一群“不知道后市场水有多深”的投资者、从业人员在短期内加速进入这个本来已经过度饱和的市场。
其实,在过去两年,随着行业洗牌、环保核查、产业资本等促进。维修连锁似乎已经感觉到了一丝丝春意。
这次国务院《决定》的推出,似乎会让后市场来一波倒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