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哈是号称”纸上谈兵建筑师“的女魔头。她在中国最后的遗作,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其工程建设难度可想而知,施工难度堪比鸟巢!
历时6年,终于完美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1、有野心的女魔头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坐落于中部首个国际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倚于岳麓山脚下,傍在梅溪湖畔。在烟雨迷蒙的日子里,整个梅溪湖是被一片片云雾所缭绕的,在这个中国意境的自然环境中,融入了一个新区政府对于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区的一个理想。
从最早的英国阿特金斯、美国KPF,这些世界著名城市规划与建筑事务所都给这座新城带来了国际化的理念。所以当一个要建设最具国际化理念的文化艺术中心时,一轮最高规格的建筑竞选开启了。



在彼时扎哈·哈迪德与法国保罗·安德鲁、奥地利蓝天组、意大利阿克、奥地利汉斯·霍莱茵同场竞技,可以说都是建筑界赫赫有名的国际知名大牛,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而扎哈的建筑又多是以“不走寻常路”著称,难免有些不符合中国国情,但最终扎哈凭借着“芙蓉花”的创意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这个被誉为有另雄性为之颤抖力量的女性建筑师,在她的建筑语言里我们可以看到马列维奇的锐角和线性存在。
建筑到达一定高度一定是和艺术联系在一起的,扎哈从马列维奇的影响中创造并加深了她的曲线结构与锐角角度。我们得以在她今天存世的作品中窥视这个建筑大师眼中的世界。
而这个建筑群由三个主要建筑组成,包括一个艺术馆,一个大剧场和一个小剧场。但扎哈真正强调的其实是这三个建筑围合而成的中心广场。
为了打造一个全天候充满活力的广场,设计师把三个建筑的入口都放在了广场的旁边,而不是相邻的城市道路上,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三个建筑的人群发生非常密切的联系与互动,从而为中心广场创造条件。
而且在三个建筑选择上也是很有讲究的,艺术馆位于基地的北侧,紧邻梅溪湖路;大剧场则位于用地的东侧,紧邻梅溪湖大桥。这两个主体建筑的体量较大,放在这样的位置,从城区过来很远就可以看到,可以获得最好的城市展示面。
小剧场放在临河一侧,紧邻环湖路。这样做的原因是小剧场就是一个多功能建筑,从商业到各种活动都可以开展,放在临湖的位置更有利于利用湖边的景观来提升建筑的价值。
三个建筑在造型上统一但又各不相同。艺术馆是三个花瓣,造型从内到外都体现了花瓣的特点。建筑中间是共享中庭,中庭的四周分别有三个功能空间,包括各种展厅,报告厅,图书馆等内容。
大剧场是四个花瓣,建筑造型和艺术馆有相似的地方,但在主入口的处理上采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因为这个建筑的内部功能主要是剧场,观众厅和入口门厅在一边,另外三边则是三个辅助舞台空间。因此特别处理了入口的效果,还有就是观众厅内部非常酷炫的效果。另外在入口区的顶部还有一个空中的露台,人们可以在观看表演之余登上露台观看四周的景色。
小剧场则是一个花瓣,内部主要是餐厅和小剧场等多功能空间。因此造型上最为简单,一个花瓣造型将所有的空间扣在里面,整体性很强。
由于基地南北有5到6米的高差,因此三个建筑和广场在不同的标高上,通过不同标高的台地景观将所有的功能整合在一起。
2、堪比鸟巢的巨型钢结构
当然,一座举世瞩目的建筑要建成,除了需要一位伟大的设计师之外,更需要一个伟大的施工团队。
设计用银蛇一般弯曲的曲线勾勒出建筑形体,三个独立结构中放射出的极度弯曲的曲线,将它们与景观相连,提供了强烈的城市体验。
扎哈把整座建筑设计成了3朵飘逸灵动的芙蓉花,而这芙蓉花的建筑造型也决定了施工的难度。
撑起芙蓉花的巨型钢结构无论钢架的造型,还是安装精度都需堪比鸟巢,同时它还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芙蓉钢铁花。
由于复杂的空间关系和建筑造型,钢材的弯曲、制作、拼接难度极大。仅单单20吨以上的钢构件吊装次数就有135次,10吨以上的钢构件吊装次数更是多达上千次,焊接作业长度即焊缝长度更是长达7万多米。最终耗费钢材2.2万吨,才把“芙蓉花”的“花瓣”还原出来。
除了复杂的钢结构以外,剩下的难题依然不少。扎哈建筑标志性的流线型曲面,就成了施工的一大难题。
诸多超越三维概念的四维异形和无数个双曲面造型,像是把整个平直的线条任意扭曲,这样的曲面全部由GRC、铝板及玻璃幕墙组成。
整个建筑GRC面积约7万平,由1万多块无一相同的不规则曲面板组成,且多为双曲板。这是当今建筑工程中幕墙施工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领先的幕墙工程之一。
这样的技术难度,常被人拿来与苹果新总部“Apple Park”的幕墙作对比。
2017年时,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的工艺更是获得了IFD国际屋面工程案例大奖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