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红星奖
群星璀璨的好设计
创立至今,红星奖影响力触达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8000多家中外企业的60000件产品,大量国际和国内知名企业诸如德国奥迪、西门子、英国戴森、瑞典沃尔沃、美国GE、哈曼、霍尼韦尔、韩国三星、LG、日本松下、柯尼卡美能达、中国商飞、中车、徐工、北汽、广汽、上汽、京东方、科大讯飞、华为、联想、小米屡获殊荣。
中国设计红星奖2019年元月8日,在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等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暨公共艺术专题展”上引起莅临观展的领导及嘉宾的高度关注。
从2016至2018年三年的银奖、金奖、至尊金奖中精选的58件“红星奖”获奖展品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展场中央,以“神舟号”、“天宫号”航天装备设计图版、长达6米的“复兴号”双层高铁客车高仿真模型、ARJ商用飞机高仿真模型为中心,“海上邮轮”研发工程、“南海勇士”深海载人潜水舱、“智能物流分流载运系统”、“小海鳐水下无人机”、“魔术师艺术书写机器人”等悉数亮相,全面呈现了近年来中国航空航天、深海远洋、高铁运输、桥梁隧道、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医疗设备、生物工程等各个领域创新成果。

大国重器,国威所在,震撼全场,备受瞩目。彰显了“红星奖” 作为国内外高度认可的设计高地,引领性日益凸显、影响力与日俱增的成长趋势。
如果我们可以把红星奖创建以来的最初12年称为“一轮”,那么在第一个“红星年轮”中,“红星奖”已经完成了“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以评奖为旨归定位设计”的年轮使命,在专业、精确的服务与传播跟进中,奠定了与国际接轨的设计评奖机制基础。



也许这个过程并非完美,但却无可置疑。正是在这种日积月累的自我变革中,从专业性到创新性、从社会性到人文性,“红星奖”的专业立场与历史指向日益清晰,红星奖的现代性年轮逐年丰满和站立起来。
虽然这个年轮,远不是红星奖使命终结的界碑,过去的12年只是打开一个中国设计与世界对话的窗口,下一个年轮才可能真正需要将设计指向现实与理想、生存与发展的对峙。
2、破冰创建、砥砺前行
明辨的红星
有人会问,一个奖项对一个国家的制造业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如果我们去看美国、德国、日本这些制造业强国,他们的产品都带有“器以载道”的属性,我们提起美国就会想到实用,提起德国就会想到严谨,提起日本就会想到精美,产品设计承载着国家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可以说,产品是一个国家的名片。

因此,一个中国自有的、重量级的工业设计奖项既是中国制造的需求,也是企业发展的需求,更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工业设计发展的重要举措。红星奖可谓应运而生。
2019年,是“红星奖”破冰创建、砥砺前行的第14年。新春开年“红星奖”的精彩亮相是喜礼也是号令、是机遇也是激励。因为这一年中,共和国将迎来70周年华诞、同时揭开下一个70年历史进程的首页。
对于所有已然翻开的历史篇章而言,2019年必定是一个深刻总结的一年和重新启航的一年。红星奖与这样的历史节点同步,意味深长,催人奋进。

红星奖执行主席陈冬亮曾表示,工业设计有两个本质,一是好用,二是好看,这两点都很好的诠释了消费升级。“好用”体现的是使用价值,解决实际需求;“好看”体现的是文化价值,解决精神需求。
作为世界工业大国的良心奖项,红星奖14年来一边以严谨的专业眼光审视中国设计,一边把握设计与商业之间的平衡,让真正的好设计不被埋没,也使转型中的中国制造业得到设计与科技的双重助力,从而找到更好的未来商业前景。

未来,随着消费群体正在逐步年轻化,我们可以说,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设计和科技的加持,那么他们的产品和自身就一定难逃被淘汰的宿命…
今天起,将设计纳入企业战略,有市无价将是可期的未来,为你的企业赢得市场和荣誉,爆款将不再是他人口中的商业传说。

红星照耀下的中国设计,应当成为一种融入并丰富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历史年轮。在创新条件拮据的时刻,红星奖没有降低标准失去其专业的尊严。
在重商风气弥漫的时刻,红星奖没有失去理性收敛其独立思考的光辉;有“红星奖”的中国设计成为可以期待的中国设计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