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wo网站 卡通车市

专注创新前沿科技,宝马中国创新日暨上海研发中心揭幕

2018/6/28 15:04:02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车界动态

  6月15日,宝马中国创新日分别在BMW品牌体验中心和新揭幕的宝马集团上海研发中心举办。本次活动展示了宝马集团在开放式创新科技、数字化服务、自动驾驶和汽车设计方面的最新发展。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高级副总裁邵儒廷博士参加了宝马集团上海研发中心揭幕仪式。

 

  上海研发中心的揭幕,是继上个月北京研发中心揭幕和沈阳动力电池中心二期奠基之后,宝马集团深刻践行 “在中国、为中国”本土研发战略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宝马集团在中国创新研发网络的进一步提升。宝马高度重视中国在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不断加大本土研发投入,发挥中国作为创新驱动力的作用。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先生表示:“中国拥有世界级的基础设施、丰富的人才储备,以及强大的政府支持。上海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代表着最先进的理念、最前沿的科技和最新的发展潮流,因此我们将上海作为宝马集团在中国研发网络的创新先锋和未来科技的孵化中心。在这里,我们将聚焦在自动驾驶、数字化服务以及前瞻未来的创意设计上,并与优秀的本土高科技企业开展广泛合作,鼓励并扶植他们走向世界。我们相信,上海研发中心这支集合了来自不同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优秀团队,将为中国消费者带来越来越多的世界级创新成果。”

 

携手本土高科技企业 构建创新生态系统

 

  作为宝马中国创新日的另一大亮点,“2018宝马开放式创新日”于同日在BMW品牌体验中心举行。来自中国的本土创新科技公司与宝马的研发技术专家积极交流并进行了技术展示。自2016年起, 宝马集团中国技术中心与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在ACES(自动化、互联化、电动化、共享化/服务化) 四个领域进行开放式创新项目的交流和合作, 旨在中国建立一个创新的未来出行生态系统。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高级副总裁邵儒廷博士为四家中国高科技创新技术企业颁奖,充分肯定他们的出色表现,共同探讨未来出行的创新解决方案。

 

  邵儒廷博士表示:“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高档汽车制造商,创新一直深植于宝马的品牌基因中。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主题,更是汽车产业向自动化、互联化、电动化、共享化/服务化迈进的重要驱动力。全球汽车厂商都在积极寻求突破和变革,推进面向未来的出行方式,宝马也不例外。中国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创新驱动力,这里拥有最先进的前沿科技和最优秀的高科技公司,中国将成为宝马集团的创新前沿阵地。我们希望通过与优秀的本土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为他们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创新平台,同时将创新成果应用在宝马的未来发展上,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上海研发中心四大职能部门,引领未来出行创新科技

 

  坐落于上海浦西的全新宝马集团上海研发中心专注于未来出行趋势研究及创意设计,共设立四个职能部门:宝马中国技术中心、数字产品及服务和数字化用户渠道、互联驾驶与自动驾驶研究院以及 DW 创新设计工作室。上海研发中心占地面积超过2500平方米,开放式的办公环境不仅可以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灵感,还有助于提升团队的高效协作能力。超过200 名技术专家和设计师组成的超强研发团队来自不同专业领域,例如:大数据、机器人学、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机械工程、商业模式开发以及经济学等,其中90%为中国本土人才。上海研发中心各部门之间保持高度的密切合作,同时还与宝马集团全球研发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推动宝马集团向高科技出行服务公司的转型。

 

数字产品及服务和数字化用户渠道 该部门专注于在中国开发和运营BMW云端互联的相关数字化服务,致力于打造完整的出行生态系统。 BMW云端互联基于“开放式移动云”技术平台智能连接多种客户端,具有多重扩展性, 从车辆、旅程和生活三方面为消费者提供智能的、无缝的、个性化的数字化出行服务。客户只需使用一个帐户,通过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移动语音助手、电脑等智能终端,就能将BMW车辆与数字化生活连接起来 BMW 云端互联在中国已有超过 100 万的用户。

 

BMW云端互联通过与天猫精灵智能语音助手和百度智能音箱的连接,实现家车远程服务,将车辆与智能终端连接起来,进一步构建客户的数字化生活,让他们尽享智能互联带来的便捷和乐趣。目前宝马在全球已有 1000 万辆 BMW 互联驾驶汽车, 中国的 BMW 互联驾驶汽车也达到了 120 万辆

 

  互联驾驶与自动驾驶研究院致力于打造更加安全、便捷、智能化的未来出行方式,在客户需求、技术发展、技术标准合作和政府法规方面推动自动驾驶的发展。共有约60名专业工程师聚焦在自动驾驶的几大核心技术—高精地图、传感器、驾驶策略和车辆控制、出行服务需求界面、原型系统、以及技术法规等方面的开发和推进工作。2018  5 月,宝马成为首家在中国获得自动驾驶路试牌照的国际整车制造商。 截至今年 6 月,宝马已在中国完成了 20 万公里的模拟道路测试和近 3 万公里的实际道路测试。

 

  宝马集团作为最早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国际汽车厂商之一,已经在全球拥有超过十年的研发经验和基础。2014年,宝马便在中国开启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中国是世界上交通基础设施和驾驶习惯最复杂的国家之一,本土研发成为了自动驾驶技术完善的关键。2017年宝马在全球投入了40辆自动驾驶测试车进行四级自动驾驶技术的道路测试,2018年测试车的数量将增加至80辆。宝马始终将驾驶安全性视为重中之重,计划在自动驾驶车辆量产之前在全球完成两亿公里的测试里程。

 

  宝马中国技术中心是继美国加州和日本东京之后,宝马集团投入运营的第三家技术研发中心,主要聚焦在特大城市交通、开放式创新、中国客户车辆用户分析这三个主要方向上。开放式创新作为宝马中国技术中心的重要项目之一,覆盖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香港等城市,与高校、创业公司和科技创新公司联合开展未来出行的技术研究项目,共同推动宝马和中国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

 

  DW创新设计工作室位于上海,是宝马集团三大设计中心之一,与慕尼黑设计中心、洛杉矶设计中心共同构成了集团旗下最前瞻未来的创意设计咨询团队 。该团队致力于为汽车行业及其他领域客户提供战略咨询服务,促进其创新发展和业务增长。目前该工作室共有来自7个不同国家的优秀员工,其中近50%来自中国,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为设计工作带来不同的视角,每年为全球不同行业客户完成的设计作品获得了诸多国际设计奖项。

 

  DW创新设计工作室以客户为中心,专注于前瞻未来的设计工作。2017年北美消费电子展上展出的BMW i Insider Future 未来座舱里的HoloActive悬浮触控技术、BMW i3和i8的内饰和外观设计以及BMW i充电墙盒等都出自DW 创新设计工作室。

 

百年创新基因,打造坚实本土研发网络

 

  创新是BMW品牌的基因,是推动品牌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百年来,宝马集团始终坚持用创新的前瞻思想布局未来出行。目前,宝马集团全球研发网络遍布五个国家(德国、美国、日本、韩国、中国),13个城市。今年,宝马继续加大在中国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研发网络,中国已成为宝马在德国以外拥有最大研发网络的国家。

 

 

  宝马集团始终坚定致力于投资未来并引领未来。2017年,宝马集团总研发投入增加了18.3%,达到61.08亿欧元,占全年收入的6.2%。2018年起,宝马集团将逐年加大在未来出行方面的投入,未来几年的年度研发投资总额将达到70亿欧元。随着本土研发网络的不断提升,宝马集团将继续增强创新实力,拓展在未来出行方面的布局,加快向高科技出行服务公司的转型步伐。

相关资讯

  • 比亚迪方程豹钛3正式上市,13.38万起,政策权益更惊喜

    4月16日,“一反常钛3生万象”,比亚迪个性化品牌方程豹科技潮品SUV钛3正式上市,共计5个版本,惊喜价格13.38万起,并提供至高5500元的金融贴息政策,以及5大超值购车权益。方程豹钛3凭借其独有的“1机3舱”潮流配置、“E+2C”智能三件套及“iCT”安全三件套,具有科技越级、空…

    2025/4/18 0:42:55
  • 年轻人的第一台旗舰轿车,比亚迪汉L上市售价20.98万元起

    4月9日,比亚迪划时代旗舰轿车汉L正式上市,共推出汉L EV、汉L DM两大车系。新车长宽高分别为5050*1960*1505mm,轴距2970mm,是标准的C+级轿车。其中,汉L EV坐拥701KM激光雷达尊享型、701KM激光雷达旗舰型、四驱激光雷达旗舰型;汉L DM坐拥200KM激光雷达尊享型、200KM激光雷达…

    2025/4/10 16:32:21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4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结果发布

    2025年3月12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2024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于2025年1月正式启动,经过2个多月的问卷收缴及投资人访谈,调查覆盖60余家大中型汽车经销商集团下属4S店和近200家小集团及单店的问,共回收有效问卷1176份。2024年,在…

    2025/3/14 1:22:03
  • 2025 J.D. Power年度论坛暨颁奖典礼成功举办

    3月6日,J.D. Power|君迪于山城重庆成功举办2025年度论坛暨颁奖典礼。本次论坛以“定心如锚,智行高远” 为主题,深度探讨在AI重塑一切的当下,在变革浪潮中打造爆款、持续盈利的路径,以及在中国汽车出海号角中精准布局的方法。J.D. Power以消费者洞察为利刃,前瞻汽车行业未…

    2025/3/8 16:34:13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请注意:如您评论言语不当,本网站有权予以删除!
验证码: 看不清楚?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意见反馈| 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平台介绍

    Copyright © 2017《汽车与社会》杂志社 auto-societ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18282号-3